歐盟的氣候變化政策及實施
過去一年,俄烏沖突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影響、難民及經濟下滑等一系列問題,對歐洲國家及歐盟的選舉帶來了顯著的影響,進而影響歐盟及成員國制定和實施氣候變化政策。總體上看,2024年歐盟保持了持續推進保護氣候進程:穩步推進已有氣候變化法規的實施,出臺了一系列綠色低碳發展新法規。下面簡要梳理幾個對全球有重要影響的事項。
一是“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以下簡稱CBAM)的實施。2024年是歐盟實施CBAM的過渡期,主要以收集納入CBAM管控產品的
碳排放信息為主,為正式實施這一機制提供基礎參考數據;此外,歐盟也與相關國家政府開展了實施CBAM的雙邊討論及
專家研討,尋求受CBAM影響的主要貿易國的理解和接受。一年多過渡期的實踐也反映出實施這一機制絕非易事,歐盟高級官員最近就CBAM發表的談話也證實了推進CBAM實施確實面臨很多困難。
二是《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 》(以下簡稱歐盟電池法)。歐盟電池法同樣在2023年通過并生效,根據這個法規的規定,2024年相關義務陸續生效實施。其中,在2025年2月18日前,對電動汽車電池,以及2026年2月18日前,對工業電池,需為每個制造廠的電池型號制定
碳足跡聲明。
三是2024年4月歐洲議會通過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以下簡稱CSDDD)。CSDDD要求企業及其上下游合作伙伴,在組織生產時防止、減輕及終止企業行為對人權和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如雇傭童工、強迫勞動、碳排放、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喪失、自然遺產污染或破壞等)。這些已經成為企業基于法律要求的強制性義務。作為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國,中國企業必然受到該指令的影響,因此中國企業需要盡快了解和熟悉CSDDD的具體要求,確保企業及輸歐產品滿足CSDDD的要求。
四是歐盟2024年5月通過的《凈零工業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凈零工業法案》的目標是提升歐盟的
清潔能源技術制造能力,減少對外依賴,確保能源安全,推動歐盟向碳中和快速轉型。該法案明確了八項技術作為戰略支持重點:太陽能光伏和太陽熱能技術、陸上和海上可再生技術、電池和儲能技術、熱泵和地熱能技術、電解槽和燃料電池、沼氣和生物甲烷、碳捕獲和存儲技術,以及電網技術。這些技術在推動歐盟能源轉型和實現氣候目標中將發揮決定性作用。
特別要提到的是,歐盟2024年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電動汽車大幅度提高關稅,以保護自己的電動車產業。無疑這將影響歐盟交通領域的碳減排進程,導致外界質疑歐盟是否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倒退了。這也說明,保護氣候與產業發展需要協調和協同推進,這個道理全世界都適用。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