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數國家還需加速脫碳進程
王燦的研究團隊發現,盡管68%的國家碳排放強度已經開始下降,但各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脫碳程度進展差異較大。目前,僅有8個國家的碳排放強度相對峰值下降了75%以上,有27個國家的碳排放強度依然在上升,主要是亞洲和非洲國家,如果國際社會不采取行動和支持,這些地區未來會成為新的排放熱點地區。
其實,碳中和政策行動與脫碳成效并不完全正相關。報告發現,部分國家碳中和政策與行動排名領先,但脫碳成效相對滯后,有很多發展中國家雖然脫碳成效暫時比較顯著,但政策和行動相對薄弱,能否保持減碳勢頭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很多國家的碳中和目標缺乏區域和行業級的目標分解支持,具有碳中和規劃的次國家級行為體占比只有25%左右,并且較多規劃只停留在排放總量、強度、削減目標的層面。除可再生能源以外的其他行業,缺乏碳中和的相關目標。
報告呼吁,加速碳中和的進展需要行勝于言,各國應加快區域和行業層面的碳中和目標出臺,并推動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國際合作,以便支撐全球和國家級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然而目前,技術的國際合作依然存在壁壘。以培訓和能力建設為代表的“軟性支持”過高,真正的硬技術轉讓占比偏低,尤其在節能、可再生氫和
CCUS(
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等領域。
賀克斌表示,技術壁壘的出現推遲了技術缺口的彌合,抬高了減排成本。“
綠色技術不應有其他的壁壘,大家應該趕緊團結起來。”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