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段青英:健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機制
“自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正式啟動以來,全國碳市場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相關法律法規亟須完善、管理機制有待健全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段青英認為,為保障
碳交易市場健康發展,下一步要從加強頂層設計、提升監管能力等方面著手,推動各項政策落實。
據段青英調研了解,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全國碳市場第一個
履約周期順利收官??傮w來看,全國碳市場促進企業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已初步顯現。
但她發現,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例如,目前雖然已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與之相應的法律法規缺乏配套,存在法律法規少、政策文件多、執法依據不足的問題。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自2021年3月份征求意見后一直沒有出臺,按照現行規定,對未按時足額履約的企業僅處罰2-3萬元,處罰成本低且法律依據不足。
再比如,缺乏細化的規定,針對部分企業因被法院查封賬戶、已經關停未注銷的企業不能交易導致無法履約的情況,目前沒有有效的解決辦法;缺乏完善的標準規范、技術指南,導致影響了碳數據質量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此外,對市場交易中出現部分企業不愿出售配額導致市場供應不足、缺口企業不能購買足夠配額履約、交易價格非理性上漲問題時,如何使政府更好發揮作用,促進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結合,也是當前需要研究的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段青英建議,首先要完善法規體系。國家層面應盡快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并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和技術規范體系。加強頂層設計,一方面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另一方面制定新的管理機制來引導和推動轉變政府職能。
第二,要提升監管能力。加強對重點排放企業、檢驗檢測機構、咨詢機構、核查機構的管理,建立生態環境、市場監管等部門的配合聯動機制,嚴厲打擊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加快信息建設,盡快實現數據互通、信息共享。加大宣傳培訓,督促企業和技術服務機構切實承擔主體責任。
第三,推動企業履約。段青英認為,應從法規層面確立碳排放配額權力屬性。企業應履約繳納的
碳配額額度明確為政府行政規制下的特別許可,以此保障企業履約;履約后富足部分作為新型財產性權利具備商品屬性,具備可執行性能。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