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金融已經成為當下可持續金融領域的焦點議題,如何突破相關瓶頸、通過拓展轉型金融服務助力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在2024年年底的各種總結活動中,成為監管部門、銀行、企業人士的關注和討論熱點。
根據清華大學等研究機構的測算,中國要實現
碳中和,需要140萬億左右的直接投資。盡管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
綠色信貸市場和
綠色債券市場,但這些資金大多流向了
新能源等“純綠”產業。在現有綠色金融體系中,轉型經濟活動未能得到足夠支持。然而,在全球減排和
碳中和目標下,碳密集行業正面臨嚴峻的轉型升級壓力,亦有大量資金需求。
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指出,未來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在鋼鐵、水泥、航運等
碳排放密集型行業中大力推動轉型金融。
從行業實踐來看,發展轉型金融仍面臨明晰標準、如何識別轉型活動并與金融業務對接、企業缺乏轉型戰略和方法、數據不足、激勵機制不足等一系列挑戰,這既需要不斷完善頂層設計,也需要金融機構持續的創新探索,助力行業經驗的積累和基礎設施的完善。在這方面,作為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先行者,外資金融機構的實踐或可提供借鑒。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