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標準體系,完善關鍵技術方法
(一)細化重點行業統計方法
優化碳排放核算方法,特別是在重要行業,是提升碳排放統計質量的首要任務。針對鋼鐵、化工、有色等主要排放行業,應著重制定更貼近實際的核算方法,深入細化不同工藝的統計方式。以鋼鐵業為例,可在煉焦、煉鐵、煉鋼三個環節明確制定詳盡的核算標準;在化工業,可以具體區分精餾、合成、氨制造等工序來制定相應的核算方法。同樣,對于建材、造紙、紡織等非主要排放行業,也應設定適用的核算標準,以確保統計范圍的全面性。此外,需要積極促進行業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共同開發能夠準確反映產業特點的碳核算模型和監測技術方法。通過跨領域的合作,可以更好地結合實際情況,精準地捕捉碳排放數據,從而提高統計準確性。這樣的合作還有助于加速
碳減排技術的創新,推動低碳產業發展??傊ㄟ^改進碳核算方法并倡導行業合作,將有效提升碳排放統計的質量,為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構建質量管理和核查機制
為提高“雙碳”統計質量,應確立一致的標準,構建完善的數據質量評價體系,全面檢查數據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準確性。建議成立獨立的第三方核查機構,定期與抽查地進行核查,如發現問題,及時提出糾正措施。核查結果需向公眾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另外,應建立完善的統計誠信激勵與失信懲戒制度,對統計失信單位實施通報批評、融資限制等懲戒措施,以強化統計紀律。為有效實施上述措施,需要確立普遍適用的質量標準,以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建立綜合性的評價體系,包括數據的收集、處理、報告和驗證等環節,以便全面檢查數據的質量。第三方核查機構的設立將增強核查的中立性和權威性,有助于發現和解決數據不準確的問題。同時,公開核查結果有助于增強透明度,提高政策制定和決策的科學性。統計誠信激勵與失信懲戒制度將推動單位主動提高數據質量,確保統計工作的誠信性與準確性。最終,建立起穩定的統計紀律和信任機制,有助于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三)推進監測技術進步和能力建設
為推進碳核算和碳匯監測技術進步,國家應加大在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發和應用力度,開發智能化、低成本的核算監測設備,以提升統計效率。優先發展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碳核算和監測解決方案,拓展統計手段。還應建立產學研合作
平臺,集中資源聯合攻關,提高研究成果轉化應用水平。此外,應通過組織開展大量培訓和交流活動,提升各地區和部門的碳核算技術能力,強化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持續的財政支持,重點扶持中西部地區統計能力建設。只有加強技術創新與持續能力建設,才能推動碳核算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國家應采取強有力措施,促進碳核算監測技術與能力建設深入發展。
(四)推動碳排放通用標準建設
碳排放的通用標準體系是支撐碳達峰與碳中和戰略實施的基礎框架。應鼓勵權威機構與領先企業發揮引領作用,積極參與制定碳排放的基本概念、分類體系、信息披露要求及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標準。遵循并強化國家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監測規范、核算流程、報告指引及核查標準,確保重點排放實體按規提交碳排放報告,并委托專業核查機構進行嚴格的
碳核查工作。此外,深入研究并實施面向行業、企業及園區等多樣化應用場景的碳達峰碳中和規劃設計方案、實施效果評估等通用標準,以指導各領域的碳中和實踐。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