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碳市場法治建設經驗
在萊茵河畔的杜塞爾多夫市,蒂森克虜伯鋼鐵廠正經歷百年未有的轉型。這座年產千萬噸鋼鐵的“巨無霸”,通過投資12億歐元建設直接還原鐵工廠,計劃到2026年實現碳排放量降低20%。這家企業轉型的動力,源自德國完善的
碳交易法律體系。
自2004年起,德國已構建起四位一體的碳交易法律框架。其中,2004年頒布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法》確立了總量控制與配額交易規則,《排放交易主管法》《排放交易主管法執行法規》明確了監管架構,2007年頒布的《配額分配法》規范了碳排放權的初始分配。具體而言,德國法律框架在結構層面涵蓋實體法和程序法在內的完整體系,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規范邏輯鏈條,旨在保障交易過程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在內容層面規定了國家、政府主管部門和企業的義務;在配額分配上明確了規則和程序,這是對交易公平正義的實質性維護;在交易運行的保障層面強化了政府的監管職能。尤其是德國碳交易立法強化了與能源立法相銜接,以確保實施的有效性并推動實現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最高目標。2022年7月,德國聯邦議會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等一攬子能源轉型法案,要求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電力供應中的比例由65%提高到80%、“電力
碳中和”實現計劃在2035年基本完成。根據歐盟碳調節框架和德國經濟社會變化,不斷細化碳交易法律條款、完善操作規則,促進了德國工業在“經濟性”和“環保性”之間尋求平衡。
我國繼2024年實施《暫行條例》之后,2025年1月1日又開始實施《能源法》,以能源基本法的形態突出了加快能源
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導向。這部法律的實施將有力助推“雙碳”目標的實現和碳交易市場的發展,為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和能源法律體系的更新提供新動能。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