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試點市場應更好發揮試點作用
針對當前區域碳試點市場與全國碳市場并行的狀況,現有的碳試點市場下一步應該如何發展?
張中祥表示,首先,區域碳市場可以繼續探索和完善更多的機制設計;其次,區域碳市場可將更多行業和排放單位納入其中;三是,探索早于全國率先向總量型碳市場轉變;四是,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建設探索跨行政區域制度管轄的區域性碳市場的建設;第五,探索全國碳市場與區域碳市場的連通,在全國碳市場與區域碳市場之間開展碳配額交易。
張中祥還建議不斷提高碳配額有償分配比例,這不僅可減緩大電廠惜售對小電廠無法購買碳配額完成履約的困擾,還可形成較高的碳價,更有效地降低排放,也可以有效應對外部政策變化,如歐盟CBAM對中國出口的可能影響。更重要的是,通過
拍賣有償分配碳配額所得可設立轉型基金,用于支持經濟欠發達或經濟發展慢的地區,助力共同富裕。
“數據質量、監督和管理是碳市場穩定健康運行的重中之重。數據質量問題不僅僅涉及控排企業,也與第三方核查服務機構的工作質量、合規性、及時性密切相關。鑒于碳市場數據質量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對控排企業與第三方核查服務機構都需要加強監督和管理。這就需要監管部門、控排企業及第三方核查服務機構各司其職,從碳排放的計量、披露、審核等環節防范造假風險,確保所有排放數據可正確測量、報告和驗證,真實準確,單位減排在全國各部門、各地區間具有可比性,維護碳市場的穩定運行與健康發展。”張中祥說道。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白華兵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