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人才供給不足
由于人才培養需要一定周期,2021年突然爆發的雙碳人才需求遇到了供應的瓶頸。
此前,全國各大院校幾乎沒有開設雙碳或者碳市場相關的專業,人才培養渠道主要是社會培訓、企業自主培養,具備實際操作經驗的人員也十分緊缺。
中國的碳相關人才積累始于2005年2月生效的《京都議定書》。隨之誕生的清潔發展機制(
CDM,即歐盟碳市場管控企業向不發達國家的
碳減排項目購買減碳量,以抵消其自身排放量的機制),使得中國企業開始參與國際
碳減排項目,目前深耕碳領域的業內人士幾乎均源自當時的
CDM項目。
2013年之后,歐盟停止向中國等國購買減排量。中國當時為數不多的碳相關從業者大量流失,余下的從業者轉入中國2013年以后陸續開設的區域碳市場。直到2021年7月全國碳市場啟動前,碳相關從業者保持在相對穩定的1萬人左右。
全國碳市場覆蓋的碳排放量和企業數量是區域碳市場的十多倍,相應的人員需求倍增;十四五期間,全國碳市場覆蓋的行業和企業還將擴容,人才需求更加緊迫。而且,全國碳市場僅是實現雙碳目標系列政策工具中的一項,雙碳目標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但現實是,具備雙碳的理論知識的人員和具有實際經驗的人員都遠不能滿足需求。
2021年3月18日,人社部將碳排放管理員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儀式》,成為18個新職業之一。碳排放管理員的定位是:從事企事業單位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監測、統計核算、核查、交易、咨詢等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該崗位概念包涵較廣,在實際情況中,核算、核查、交易、咨詢等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獨立的專業崗位,且專業技能要求都不低。
以看似門檻較低的核查員為例,該崗位要求從業者具有解決跨領域問題的能力,需了解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標準、技術,能夠監測碳排放現狀,統計核算碳排放數據,核查碳排放情況。一位從事核查業務的公司負責人告訴《財經十一人》,一位優秀的核查人員必須是一個嚴格的時間管理者,兼具跨領域的知識,且具有很好的現場觀察處理檢查能力。這樣的人才現在都是香餑餑,許多公司都在挖這方面的人才。
這就給了社會培訓市場巨大的機會。諸如“碳排放管理師”等類似的培訓廣告如雨后春筍涌現,培訓費用從幾百至幾萬元不等。
一位組織相關培訓班的工作人員告訴《財經十一人》,基于市場需求較大,公司從2021年年底開始組織雙碳相關培訓班。參與培訓的人員既有公司內部轉崗、技能培訓的人員,也有行業之外想通過培訓進入雙碳行業的人員。學員培訓結束后可獲得相應證書。
還有人瞄準雙碳人才供需矛盾的機會,打著各種碳排放管理師培訓之類的幌子圈錢,多個社交平臺上可搜到有關的培訓騙局。例如,重慶某男子看到一則關于碳排放管理師培訓的廣告稱,交錢即可獲得碳排放管理師證書,持證后不用上班,把證書掛靠到相關公司一年就可以賺取十幾萬元工資。該男子交了兩萬多元培訓費后,培訓機構聯系人卻失聯了。
即使是真實的培訓,學員獲得的證書也只是職業技能培訓證書,并不是具有從業資質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劉焰真表示,中國目前尚無有關碳排放管理員的從業資質考試,也沒有官方的培訓課程體系,計劃參加培訓的人員要注意甄別。各類培訓班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加對相關行業的了解,有的是入門級的學習,有的是進階學習。任何宣稱可通過培訓獲得的類似就業、收入等承諾,均涉嫌虛假宣傳。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