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碳標簽到零碳產品
“碳標簽”需要基于可信、可靠并且符合國際認證標準的數據作為依據。這也帶動了企業對產品碳足跡測算服務的需求。企業最迫切的需求是,如何利用創新的數字化技術來追蹤和測量產品各個階段的碳足跡。
近日,遠景科技集團零碳業務總經理孫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到,除了可再生能源技術、
節能減排技術之外,物聯網和數字化技術將在企業“碳中和”中扮演著貫穿始終的重要角色,目前企業在實踐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缺少方法論和數字化工具。
這家公司業務覆蓋了智能風機、光伏、儲能、動力電池、智能物聯操作系統、碳管理和能源管理等產品和解決方案。與所有面對“碳”壓力的企業一樣,遠景也要解決自身價值鏈的“碳中和”,進而為客戶提供更低碳和清潔的產品。在今年4月世界地球日,遠景發布了《2021碳中和報告》,承諾要在2022年年底實現運營碳中和,在2028年年底實現企業全球價值鏈碳中和。
為了更好地“摸清”其自身運營以及價值鏈的碳足跡,遠景在4月22日地球日當天,同步發布了遠景“方舟”碳管理系統。該系統基于智能物聯網技術,能實時監測企業的碳足跡,并自動生成碳排放報告,同時模擬及優化減排路徑。
以產品的生產制造環節為例,目前最主要的難點是要實時接入、統計、分析碳排放的數據。此前,許多企業均是用人工統計,耗時耗力,精準性受限,而且沒辦法解決實時性和持續跟蹤的問題。“方舟”碳管理系統則可以通過物聯網手段把覆蓋范圍一和范圍二排放的表計接入智能物聯
平臺,同時在上下游供應鏈核心企業側也可以通過基于物聯接入的方舟系統進行碳數據申報給甲方。甲方獲得準確、實時的供應鏈碳數據之后,開始對數據的歸類、聚合,對碳排放進行統計和分析,并生成企業或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報告。
例如,遠景與百勝中國集團近期開展合作,對于一款肯德基原味雞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進行測算,識別出最主要的碳排放來源。基于“方舟”碳管理系統,遠景與百勝中國一起開展對原味雞碳足跡的即時監測和實時跟蹤
試點。
但測算碳足跡并不是企業的最終目的。企業需要基于可靠的碳足跡數據,去設定自身的減排目標,從而實施一系列的減排手段,最終給消費者和客戶推出真正實現碳中和的“零碳產品”。
在“方舟”碳管理系統上,企業能夠利用物聯網和數字化技術實時追蹤價值鏈的碳足跡,測算出仍需要抵消的碳排放量,然后通過優化原材料供應,使用可再生能源供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購買綠證、
碳匯等碳抵消手段,來實現產品全周期的“碳中和”閉環。遠景通過“方舟”碳管理平臺幫助企業完成了零碳閉環,其中包括中國今年最大一筆10萬噸森林管理
碳匯交易,幫助某微軟供應商打造“零碳”鍵盤,以及中國今年最大一筆10萬張平價綠證交易,幫助某蘋果供應鏈企業打造“零碳”工廠。
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最終能夠通過全流程的減排之后實現“碳中和”,那么,未來一個產品包裝上的碳標簽將不僅僅是碳足跡信息的展示,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零碳產品標簽”。
實際上,上述提到的披露產品碳足跡、甚至給產品打上“碳標簽“的企業,無一例外都在積極實施著一系列的減排手段,包括使用可回收的材料、使用可再生能源、產品循環利用、購買碳抵消項目等,他們都希望早日為消費者和客戶提供零碳的產品。
從“碳標簽”到“零碳產品”,這才是“碳標簽”的最終價值,不僅是喚醒企業,也正在喚醒消費者。未來消費者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零碳咖啡、零碳跑鞋、零碳漢堡、零碳鍵盤等零碳產品出現,我們也將真實地體會到個人購買零碳產品的主觀行為,能夠對地球氣候危機產生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