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碳達峰、碳中和的釋義與路徑
農業碳達峰、碳中和的釋義
農業碳達峰是農業生產使用化石燃料導致?CO2?排放量達到峰值(廣義農業或大農業,包括農林副牧漁);農業碳中和是農業化石燃料及農業用地導致的碳排放量,與陸海生態系統吸收及采用固碳技術封存碳量之間達到平衡,即農業?CO2?凈排放為零。
農業碳減排途徑
化石能源途徑碳減排是通過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化石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世界人類活動產生?CO2?年排放量約?390?億噸,我國約?100?億噸。2020?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耗?CO2?排放占總量的?75%,大氣?CO2?新增?18?億噸。農業碳減排途徑包括:
1. 構建低碳農業模式。
2. 促進電能驅動農機。
3. 農業生產資料升級創新。
4. 建立具有農產品減損與能源減耗特征的低碳運輸鏈與低碳農業貿易體系。
溫室氣體減排途徑包括:
1. 適度擴大少免耕與休耕比例。
2. 發展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降低肥藥投入。歐盟提出?2030?年有機農業面積至少達到農業土地總面積的?25%和提出“千分之四土壤增碳計劃”促進土壤固碳。
3. 秸稈等有機廢棄物還田、控制肥藥施用量,以及增加有機肥料替代比例。
4. 發展精準農業,換取最大產量收益和最少的碳排放。
農業碳固定途徑
農業碳固定涉及自然與人工兩方面。自然途徑碳固定包括:
1. 保護和擴大
綠色植被面積。全球森林碳儲量?8?610?億噸,草地碳儲量約為?5200?億噸。
2. 保護海洋和海陸過渡帶,維護海洋生態健康安全。海洋儲存了全球約93%的CO2,年可吸收?30%?以上排放到大氣中的CO2,濱海濕地占海洋沉積物碳儲量的50% 。
3. 開發農業生態系統碳匯潛力。農業僅有?10%?的碳長久保存在各種農產品和土壤中,植物固定碳約97%由植物和土壤再次排放。人工途徑碳固定包括:大氣CO2深儲巖石圈、化學物理轉化利用途徑、農田土壤改良劑途徑、開發以木材生物碳為主原料的家具與建筑物等。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