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是物質(元素)在大氣圈、水圈、生物圈與巖石圈之間流動的根本理論,對實現國家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有重要指導作用。農業作為基礎產業對大氣溫室效應的時空尺度較大,農業碳達峰、
碳中和值得關注和重視,以服務于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總體戰略。文章基于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視角和農業碳達峰、碳中和釋義,分析了農業碳達峰、碳中和路徑,從農業碳達峰面臨挑戰、農業碳中和面臨挑戰、農業碳中和潛力分析、農業碳中和誤區及生物圈減排的重要性等?5?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思考,并從農業碳達峰、農業碳中和與科技創新3個方面提出我國農業碳達峰、碳中和的應對策略。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結果表明,大氣二氧化碳(CO2)體積分數由?1860?年285?ppm?增加至?2020?年?414?ppm,全球海陸表面平均溫度升高了1.09℃;預測?21?世紀末全球表面平均溫度上升?1.0°C—3.7°C。2015?年《巴黎協定》指出“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而努力”。然而,預測?2030—2052?年間全球平均地表升溫幅度就達到?1.5℃。歐盟在?1980?年前后、美國在?2005?年前后分別實現碳達峰。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二氧化
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截至?2021?年全球已有?54?個國家實現碳達峰。碳達峰是指化石燃料使用產生的?CO2?排放量達到峰值;碳中和是指化石燃料使用及土地利用變化產生的
碳排放量,通過陸海生態系統吸收及其他技術方式固存的碳量之間達到平衡。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