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作為中國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和能源消耗大省,廣東堅持整體謀劃、系統推進、分類施策,積極探索符合廣東實際、具有廣東特點的碳達峰
碳中和實現路徑,努力探索一條“雙碳”與社會經濟、人民生活統籌發展的平衡之路。
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海宴鎮,在長約8公里、寬約1公里的濱海灘涂上,一望無際的光伏陣列蔚為壯觀。陽光照耀下,光伏板熠熠生輝,漁民撐一葉小舟,在其下穿梭——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場景,而是海宴鎮漁業光伏發電項目的真實場景。
2021年年底,總投資約22億元的廣東臺山海宴鎮500兆瓦漁業光伏發電項目首期工程成功并網。項目全容量并網后,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單體連片規模最大“漁光互補”一體化項目。在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利用太陽能發電,下方水域發展特色養殖,將使水域空間得到立體利用。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陳瀾介紹,500兆瓦全容量并網后,每年可提供5.43億度清潔電能,滿足11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量。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省標準煤約19.3萬噸,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約53.4萬噸,相當于大灣區約7.5萬畝森林的
碳匯量,也相當于在海宴鎮20%的轄區范圍內植滿樹木。
有關數據顯示,廣東省能源對外(省外)依存度達74%,其中100%的煤炭、80%石油、70%天然氣和30%電力靠調入,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調整面臨多重制約。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央明確要求必須充分認識實現“雙碳”目標的緊迫性和艱巨性,保持戰略定力,科學有序推進。為此,廣東充分考慮自身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基本特征,對標對表中央決策部署要求,在省第十三屆黨代會上專門對“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作出了部署安排,其中在推動能源
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發電則是廣東破局的手段之一。
廣東省汕頭市南部海域的勒門列島附近,蕩漾碧波上,伴隨陣陣海風,35臺7兆瓦風機的葉片飛速旋轉。作為粵東區域首個順利投產的海上風電項目,其裝機總容量24.5萬千瓦,預計年發電量7.51億千瓦時。與相同發電量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約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萬噸。
在廣東超過4000公里長的大陸海岸線上,“風光”正好——2021年,廣東新增投產海上風電項目17個、新增裝機容量達549萬千瓦。積極發展天然氣發電和光伏發電,新增投產氣電344萬千瓦,新增光伏裝機225萬千瓦?;浳骱S蛉允菑V東省海上風電的“主戰場”,而未來全省約80%的裝機則將集中在粵東海域。“十四五”時期,廣東將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1700萬千瓦,光伏、氫能和核能等清潔能源項目加速推進。
“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這些清潔電源項目對我省能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至關重要。”廣東省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副處長謝健標表示,“廣東省力爭到2030年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繼續走在全國前列,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59%左右,2030年前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