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能源轉型要建立在能源安全之上
國內有一些從事經濟和環境研究的學者,對能源問題本身及其涉及的利害問題和難度了解不深,主張盡快淘汰煤炭、淘汰煤電。還有一些從事氣候變化研究的學者,過于理想化,更多從氣候變化角度看問題,對中國的經濟情況了解不夠,對地方和企業實施國家政策可能遇到的困難了解更少,也建議采取激進的控煤和煤電政策。中國在煤電和控煤上的立場,既要考慮遵守全球氣候變化協議,也要基于本身經濟發展水平和能源結構的客觀現實。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能源轉型要建立在能源安全之上,先立后破,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而非2020年時單純強調煤炭消費盡早達峰。
中國當前主要依靠煤電,雖然煤電裝機占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 2020 年首次低于 50%,但全國仍有10.8億千瓦煤電裝機在運行,而且大多數燃煤電廠是在過去15年內投產運行的,離現代煤電廠正常退役還有20-30年時間。讓這些機組提前退役會造成很大經濟損失。特別是經濟不發達的西部地區,機組運行年齡更短。
研究顯示,在全球溫升控制在1.5℃目標下,煤電更多地承擔系統調峰、調頻、調壓和備用功能,通過降低利用小時,2045年中國可實現煤電全面退出;在全球溫升控制在 2℃目標下,煤電全面退出可推后到 2055年。盡管基于當前技術水平和出于經濟性的考慮,大幅減少化石能源使用有助于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但煤電是否全面退出,與是否有抵消碳排放的負碳技術、以及這些技術是否能夠得到經濟合理的利用有關。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
CCUS)可允許這些煤電機組不至于全部提前退役。中國目前只有大約300萬噸的碳收集量,對比中國一年100億噸的碳排放量,是遠遠不夠的。
CCUS技術作為保底技術,也就是零碳技術成本的上限,未來CCUS技術的成本下降幅度和發展規模,對控煤和煤炭消費量下降幅度將產生影響。研究顯示,在碳中和約束下,經濟性CCUS技術的規模應用可使中國煤電延遲到2060年全部淘汰。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