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商業地產的新收入來源
2020年,全球碳市場交易規模為2700億美元。到2030年,減少所有來源的碳排放的經濟價值占全球GDP的0.6%至1.4%,大約是6750億至1.48萬億美元。具體到中國,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開啟上線交易,全國碳市場建設采用“雙城”模式,即上海負責
交易系統建設,湖北武漢負責登記結算系統建設。
從中國碳排放配額(CEA)市場規模來看,2021年是全國碳市場首個
履約周期,2021年12月31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個
履約期結束,全年碳排放配額(CEA)成交量累計1.79億噸,成交額累計76.61億元。中國自愿
碳減排(
CCER)市場規模相對較小,截至2021年5月末,國內市場上
CCER的累計成交量達到2.94億噸。
回到寫字樓行業來看,大型辦公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以運行期間碳排放為主,占92%以上。大型辦公建筑運行期間主要用能系統包括采暖系統、空調系統、照明系統、辦公系統、動力系統、綜合服務系統。除電力之外,還包括燃氣、集中供熱、集中供冷等不同用能形式。
我國大型辦公建筑年均單位面積能耗為81kWh/m2·a(9.93kgce/m2),其中大多數處于33-82kWh/m2 ·a(4~10kgce/m2)之間,部分高能耗建筑年均單位面積能耗超過114kWh/m2 ·a (14kgce/m2)。大型辦公建筑電力消耗主要分布在15kWh/m2~152kWh/m2,平均值為74.87kWh/m2。
不同類型用戶對辦公建筑碳排放強度也有不同影響。一般辦公、混合及其他功能辦公建筑能耗較低,金融/IT/媒體類建筑能耗最高??照{系統是建筑運行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占總電耗的41.9%,其次是照明電耗,占總電耗26.4%,然后是動力系統能耗,占總電耗的18.3%,特殊電耗占比13.4%
對于商業辦公建筑的碳減排,有四條措施建議。途徑一是降低建筑運行能耗。主動優化,被動優先,研發適合各個氣候區域的超低能耗建筑技術體系。通過空間布局優化設計、提升外圍護結構絕熱性能、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等措施,降低建筑用能需求。
途徑二是提倡建筑產能,增加可再生能源占比。在建筑規劃設計中,為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創造條件,包括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技術、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風能建筑技術等。
途徑三是全面電氣化。建筑電氣化對建筑走向零碳的貢獻率為30%。對于以電氣為主導的建筑物和靈活的能源系統,需要在技術上取得重大進步,以適應、預測和控制能量流。
途徑四是智慧運維。用物聯網技術,讓建筑環境控制系統與室外環境變化、室內人員活動變化高度聯動,在創造健康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的同時,降低建筑運行能耗。
2020年末,我國主要城市甲級寫字樓面積為6525萬平米,如果積極應用節能技術實施商業辦公建筑碳減排的話,在單位面積年能耗120kWh/m2·a的基礎上降低到平均年能耗水平81kWh/m2·a計算,我國甲級寫字樓碳減排的收入規??蛇_671億元人民幣,是特別有意義的一件事情。以上是我的分享,謝謝。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