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配額有償競價發放漸熱,通過市場博弈形成碳價
《北京市碳排放配額有償發放和回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的發布是近年來地方
試點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有償競價發放漸熱的一種體現。北京市自2022年以來嘗試根據碳市場運
行情況開展配額有償競價發放,有效保障了北京碳市場平穩有序運行,體現了“排放有成本、降碳有收益”的原則,并為重點碳排放單位順利完成年度碳排放履約提供了靈活的方式,豐富了市場管理經驗。
可以說,未來可能影響全國碳市場碳價的一項重要改革便是將逐步提升碳排放配額有償分配比例。
目前,由于全國碳市場采用的是配額全部免費發放的方式,大多數參與主體的實際控排成本較低。有償分配配額有助于使碳價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碳減排成本。
衛旺告訴記者:“逐步引入有償分配的目的不是給企業施壓,而是激發企業
綠色發展的能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企業單位水耗、能耗要降低,排污量要下降,但投入產出比要提高,效率要提高。另外,從推動出口方面考慮,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及相關法案都是和碳相關的貿易規則,國際市場要求企業為碳排放付費。如果中國出口企業在國內已經付出了碳成本,在出口歐盟時,是可以進行相應的抵消的。所以有必要通過政策倒逼企業把這部分資金留在國內,避免外流。從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等國際
綠色壁壘到中國碳市場的相關政策,再到市場主體,是一個有序傳導的過程,最終落腳點在企業,需要企業提質增效,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有償分配最終會以什么形式實現?就目前地方的實踐而言,均采用競價發放的形式。
例如,2024年8月5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關于開展本市2023年度配額有償競價發放的通告,明確自9月2日起,本次有償競價發放的碳排放配額數量為150萬噸。
2024年5月和7月,上海
環交所組織開展了兩次2023年度上海碳排放配額有償競價發放,競價發放總量分別為100萬噸。
2024年1月發布的《廣東省2023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明確,2023年度配額實行部分免費發放和部分有償發放。例如,鋼鐵、石化、水泥、造紙控排企業免費配額比例為96%,數據中心控排企業和自愿納入的企業免費配額比例為97%,新建項目企業有償配額比例為6%。2023年度有償配額計劃發放50萬噸,于2024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兩期競價發放。
從地方試點碳市場有償競價發放配額的實踐中,可以看出這種方式對碳價的影響。
據產業咨詢機構智研咨詢的分析,我國八大試點碳市場都對配額有償競價進行了探索,但試點碳市場配額有償競價比例偏低。北京市2022年度碳排放交易市場配額總量為4400萬噸,其中競買成交量為152.76萬噸,占比僅達到3.47%,但在八大地方試點碳市場中占比已經相對較高。北京碳市場配額成交價整體最高,2022年以來在40元/噸—150元/噸之間波動。北京試點碳市場碳
價格“一枝獨秀”的主要原因在于總配額發放約束相對較緊,有償配額發放總量占比相對較高。
此外,國際碳市場也是如此。智研咨詢認為,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之所以能在全球碳定價收入方面占主導地位,一方面得益于其顯著的規模優勢和價格優勢,另一方面與其碳配額
拍賣比重較高有關。
衛旺認為,競拍是實現價格合理化的一種理想方式。有償分配主要會通過競拍完成,通過市場主體博弈形成碳價。能夠競拍成功的企業通常有較好的發展前景,需要更多配額支撐企業發展,愿意為此付出更高成本,并且能夠通過企業的綠色發展取得更好的回報。如果一家企業沒有減排的潛力和能力,就不會花更多錢參與競拍。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在全社會樹立了“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識,但成本和收益具體是多少,就需要通過市場博弈慢慢發現。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