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全國碳交易市場對于鋼鐵行業的管控如何?
1.隨著全國碳市場的開啟,地方碳市場也將逐步關閉;
由于各試點地方碳市場期對行業管控辦法存在根本上的不同,較難于實現互聯互通。因此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并逐步關閉地方交易市場也是實現碳交易良性發展的必然趨勢。參考歐盟碳市場發展初期的歷史經驗,其也經歷了從分散到統一集中型市場的過程,并最終實現了歐盟碳市場
碳價穩步增長到80歐元/噸以上。
2.全國碳市場對于鋼鐵行業的管控初期仍將以免費配額為主;
碳市場的發展是在自上而下的總量控制機制下,需要對行業企業的排放水平采用自下而上的精準把握,才能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達到減排的目標。因此一定是一個由松至緊的漸進式市場化過程。
我國的全國碳市場交易始于2021年7月,納管發電企業數量達到2162家?;仡櫸覈?021年度全國碳市場總體表現,其具有流動性較差,且成交
價格不高的特點。表現在:換手率僅為2%;成交量多以大宗交易為主(占總成交量的82.8%),且相對于掛牌價,大宗交易的平均折價率達到11%(大宗交易額占總成交額的81%)。究其原因,配額的超發及統計數據口徑造成了全國碳市場整體偏松。
同時,在碳市場的實踐過程中,也應建設相應的靈活機制,以保護某些產業免受來自外部的貿易影響,從而擠占本地市場空間。以歐盟碳市場為例,自2005年開市以來對于鋼鐵行業企業的配額分配及清繳
履約情況見下表。從以下兩個表中不難看出,歐盟碳市場對于鋼鐵冶煉行業是采用寬松的免費配額發放;對于壓延加工企業雖逐步收窄,但第三階段相較于其它工業行業僅30%免費配額發放來說,依然較為寬松。這就是由于歐盟設立了相關的碳泄漏機制、電價補貼機制等以保護鋼鐵等易于受到外部貿易沖擊的產業發展。
展望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碳市場的發展初期是以免費配額發放為主,并逐步從緊的一個過程。并需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自身特點設置相應的靈活機制,在實現減排總量目標的前提下,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
相較行政命令型的減壓產,碳排放交易具有機制體制復雜、響應時間周期長的特點,但其具有利于資金歸集,且可以把行業外部的減排壓力向企業內部化的特點,對市場的擾動較小,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共同選擇。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碳市場的調節能力的局限性,即在產量急增時,其對于排放總量的控排能力是遠遠不足的,相反,行政命令就更加有效。
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自身特點,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睛雨表。其長流程為主點也造成其生產成本低、排放強度大的特點。因此,其減排措施也需要依托其技術及產業特點,合理設置階段目標,在綜合考慮減壓產、消費減量、節能提效技術、減污協同的各類措施效果的基礎上,合理利用碳排放配額交易這種市場調控措施,實現鋼鐵行業良性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