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化是國際大勢所趨
從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簽訂,到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署,再到2005年該議定書正式生效,低碳經濟逐漸步入歷史舞臺。今年12月將在哥本哈根舉行全球氣候變化談判,會上各國將就《京都議定書》到期(2012年)以后的后京都時代碳減排義務達成新協議。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保護人類的共同利益,已成為共識。
在后京都時代,不能簡單地以給發展中國家分配更多的溫室氣體排放空間來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目標,因為現存的溫室氣體排放空間已非常有限,已經不允許人類繼續走西方傳統經濟增長模式的舊路,在這個決定人類未來發展道路和集體命運的關鍵時刻,逐漸轉變經濟增長模式,走低碳經濟發展道路,這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選擇,因為“只有—個地球”。
就具體行動而言,歐盟已把低碳經濟作為未來發展方向,提出了三個20%的目標:201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20%,一次能源消耗量減少20%,再生能源比重提高20%。美國最近通過的《限量及交易法案》和《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將加快可再生生物能開發,并在全美引入“碳限排交易體系”,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日本則承諾,到2050年減排60%-80%,建立核證減排量交易市場。中印等發展中國家也已制定有關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和計劃。這意味著,世界經濟在歷經工業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低碳化已成世界經濟的大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