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等行業減碳需大量資金,但難以通過
綠色金融獲得支持。金融業如何在支持污染行業減碳的同時避免“漂綠”嫌疑?
中國鋼鐵行業最近推遲了原定的碳達峰時間,凸顯了行業低碳轉型面臨的不確定性。
2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認為中國鋼鐵工業仍然存在產能過剩壓力大、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有待提升、產業集中度偏低等問題,需要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此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其官方微信號發文稱,《鋼鐵行業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初稿曾將行業碳達峰目標定在2025年。
為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的“雙碳目標”,鋼鐵、水泥等高碳行業的減排工作至關重要,而這些高碳行業要做到產業結構低碳轉型,推動綠色技術的規模化和產業化難度很高,離不開金融市場的支持。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最新的報告顯示,中國每年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需求約在2.2-12.5萬億元之間,僅靠財政資金難以支持雙碳目標達成,還需撬動私營部門和社會資本。隨著可再生能源等新興綠色產業的興起,綠色金融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由于高碳行業的經濟行為往往不能被認定為“綠色”,因此難以得到這方面的融資。
錢還能從哪里來?錢又該流往哪里去?用于支持高碳行業轉型的“轉型金融”亟需得到更多的關注。目前,“轉型金融”尚未形成一套被廣泛認可的定義或標準,有待相關部門和機構做好行業路徑標準和制度的設計,確保標準與頂層設計、與各行業低碳轉型路線圖相一致,避免企業融資時可能產生的“漂綠”行為。
轉型需大量資金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對于高碳行業來說,轉型是必經之路。以鋼鐵行業為例,CBI的報告指出,2013年至2020年間,中國粗鋼產量從8.13億噸增長到了10.65億噸,增幅達31%。盡管噸鋼的碳強度這些年來下降了8%左右,效率有所提高,但由于產量過大,鋼鐵行業整體的
碳排放依然增長了20.71%。據測算,鋼鐵行業的
碳排放量目前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已成為僅次于電力行業的碳排大戶。
然而,轉型并非易事。一方面,鋼鐵體量巨大,是中國工業的支柱性行業,占國家GDP總量的5%。同時,中國鋼鐵也為世界貢獻了將近50%的產量,是中國進出口重要的大宗商品之一。另一方面,煉鋼流程中的脫碳技術還缺乏經濟性和成熟度。上述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鋼鐵行業為實現碳中和,需要投入約20萬億元的巨額投資,每年需投資5000億元,噸鋼每年需投資500元。
目前,鋼鐵行業的脫碳主要有三大發力方向:一是降低粗鋼產量,做好源頭減量;二是生產工藝從高碳排的長流程(初級鋼生產)轉變為低碳排的短流程(再生鋼生產);三是采用改進型技術或顛覆性技術,如氫氣直接還原鐵,來進行無法被替代的初級鋼生產。其中新路線的技術發展、新設備投資成本的降低、新技術的規?;彤a業化,都需要資本投入。
國際智庫落基山研究所(RMI)去年發布的報告稱,與傳統的化石燃料煉鋼相比,零碳鋼鐵技術路線目前成本溢價較高。比如氫氣直接還原鐵,按目前氫氣
價格40元/千克計算,粗鋼成本將會上升80%。“氫冶金現在已經有了一些
試點項目,但仍需要投資來幫助技術成本下降。同時,如果鋼鐵行業將來大規模用氫甚至可再生能源制備的綠氫,相關的基礎設施也需要投資建設,而轉型導致高爐提前淘汰,可能會帶來大量擱淺資產,同樣需要資金支持其退出。”該機構的重工業脫碳項目總監李抒苡告訴中外對話。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