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消費券的設計和發放
不過,目前全國各地發放的消費券中,鮮少有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融入。通過網絡搜索,我們僅發現西寧從6月6日至6月27日面向全市在寧消費人群發放了第一期綠色消費券,該電子消費券可在參與活動的綠色商場、商業綜合體、超市、便利店、書店,以及已評定的綠色餐廳等120余家企業中使用。此外,部分地區有專門針對節能家電、
新能源車等定向發放消費券。
其實,將可持續發展、綠色低碳的理念融入消費券的設計和發放中,不僅可以引導消費者選擇更多綠色產品和服務,同時也可以讓商家享受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紅利,培育整個社會的可持續消費氛圍。對于整個經濟發展而言,這不只是短期刺激,更是推動長遠的可持續發展。
以綠色飯店為例,截至2018年7月,據中國飯店協會提供的統計資料,歷年來被評為“綠色飯店”的企業累計1500多家,有效期內的“綠色飯店”600家左右。但是,2016年艾瑞調研顯示,中國住宿用戶對于綠色飯店的認知度為37.2%,其中完全了解并且居住過的用戶僅有7.9%。沒有政策支持和廣大公眾的參與,綠色飯店制度舉步維艱。
利用此次大規模刺激消費的契機,如果能夠定向向各地綠色飯店發放消費券,并在滿減額度、折扣力度、使用期限等其他方面給予更大的支持,不僅能夠拉動消費,同時也可以宣傳綠色生活方式,鼓勵更多飯店綠色轉型。此外,商務部公布的200多家綠色商場,以及其他被評選出來的綠色餐廳、低碳門店等等,均可適用于上述操作。
除了定向發放綠色消費券,引導和鼓勵線下綠色消費,電商
平臺和外賣
平臺也可以通過宣傳和引流等,在大量消費券以及優惠政策的刺激下,促進線上可持續消費。
其實,近年來,公眾的可持續消費意識在日益增強。此次疫情也給人們的消費行為帶來了不少變化。凱度發布的《2020年China MONITOR第一季度洞察報告》顯示,疫情促使中國消費者意識到生態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計劃提高自己生活方式的環保程度。特別是在中國一線城市的消費者中,有高達72%的受訪者表示愿意花更多錢購買對環境有益的產品。
優衣庫與第一財經、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決策與行為科學研究中心共同發布的《2020健康生活力報告》顯示,60%新一線城市19-24歲的年輕女性,更青睞那些真誠尋求可持續解決方案、踐行社會責任、關注社會大議題的品牌。面對疫情催生的消費價值和消費行為改變,電商平臺宣傳并引導消費者進行可持續消費,不僅有助于保護環境,縮小社會不平等,同時也是平臺打造環保、可持續形象的重要機遇。
針對公眾對于哪些是綠色產品,哪些品牌產品符合綠色要求等綠色知識水平還比較薄弱的現狀,電商平臺可以嘗試利用自身強大的資源以及整合優勢,推出“可持續商品”分類或者專區,宣傳和引領消費者進行可持續消費,進而從更大范圍內提高社會整體的可持續消費氛圍。
同樣,在外賣平臺設置“綠色餐廳”“有機餐廳”等版塊,并通過消費券、補貼、折扣等優惠措施給予刺激,也將更加符合注重健康和環保的消費者們的期待,同時也有助于外賣平臺樹立健康飲食,美好生活的形象。
其實,國外已有專門出售可持續時尚產品的電商平臺。Project Cece 創立于 2015年,總部位于荷蘭,是一家只出售環保時尚品牌商品的電商平臺,品類涵蓋服裝、首飾、鞋履、包袋等等。
知名線上奢侈品購物平臺LUISAVIAROMA也推出了可持續新版塊LVR Sustainable,該板塊支持有機、純素、道德貿易、生態友好、女性賦權、回收利用、升級再造、奢華工藝可持續時尚產品等方面。這些都是很好的先例。
在后疫情時代,在一輪輪的消費券的刺激下,電商平臺憑借自身的強大的整合力量,不僅可以引導消費者健康、環保生活,同時也會重建一個更可持續的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