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刺激消費,也要可持續
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同時也再次警告:人類的需求無限,但地球滿足人類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為此,我們的生產和消費模式必須要體現這些制約。而在后疫情時代,利用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引領經濟復蘇,則是實現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繁榮的關鍵。
在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強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中已經提及
綠色消費,“鼓勵使用
綠色智能產品,以綠色產品供給、綠色公交設施建設、節能環保建筑以及相關技術創新等為重點推進綠色消費,創建綠色商場”。
此外,不少
專家學者也從刺激政策的綠色化角度給予了建議。其中,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綠色金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在公開演講中表示,疫情過后需要通過公布綠色消費和服務白名單,將補貼、消費券等激勵措施用于刺激綠色產品消費。 復旦大學李志青教授也在文章中表示, 如果說發放消費券是一種可行的政策選項,那也應該發放“綠色消費券”,大力鼓勵和刺激綠色消費。
為此,提高疫情后消費刺激手段的可持續性,或者說在消費券的設計和發放中體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成為推動疫情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契機。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