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綠色“標準化”工作的挑戰
盡管“標準化”工作正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推行,對于一些具體的活動是否綠色,各地區之間似乎還存在著不小的分歧。協助歐盟可持續金融高級
專家組(HLEG)制定歐盟綠色債券政策的歐洲投資銀行(EIB)和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綠金委)在一系列白皮書中探討了中歐之間綠色定義的差別。比如,EIB和MDB-IDFC的標準未包括清潔煤和環境恢復項目、汽油及柴油加工清潔化、以及生態保護和適應氣候變化領域的若干方面。中國標準未包括可再生能源工廠改造、風力驅動泵系統、終端用戶用能情況核查、
碳捕集與封存、非機動交通、含低碳成分的項目,以及技術援助相關的一些項目[10]。此外,EIB將核能列為符合條件的類別,但在中國和MDB-IDFC的標準并未包括核能。筆者認為,從白皮書中,我們基本可以看出:(1)在政策目標一致的前提下,中國、EIB和MDB - IDFC從資金用途的角度對綠色項目的定義在絕大多數領域是重合的;(2)剩下少數領域的綠色項目定義存在差異。
由此可見,“標準化”道路并不平坦。雖然存在重大分歧的項目領域僅占少數,但它們中很多項目涉及到能源或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資產型項目,融資需求大,項目影響深遠,不利于國際綠債市場健康高效地發展。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