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場設計機制簡介
常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與其前身排污權市場一樣,均采用了“上限與交易”的設計框架,其主要機制可以簡要概括為基本設置、總量設定、配額分配、交易機制及違約懲罰五個方面。
第一,基本設置主要包括碳市場覆蓋的溫室氣體種類、納入行業及參與主體等。各市場通常根據自身排放特點、減排目標、數據基礎等進行選擇。其中,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甲烷等是最常見的溫室氣體覆蓋標的,火電、工業、交運、建筑等高耗能行業是最常見的目標行業,參與主體則包括履約機構(控排企業)和非履約機構(非控排企業、金融機構、個人等)兩類,且金融機構通常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二,總量設定是指確定納入碳市場的履約機構在一定周期內可排放的碳總量。其設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基于數量(mass-based)的方式,指一定周期內的碳排放總量由減排目標直接決定;其優勢在于減排確定性高,但是劣勢在于總量彈性較差,無法根據實際狀況進行調整。二是基于強度(intensity-based)的方式,指以單位產出排放量衡量的碳強度為基準,進而根據周期內實際產出量確定配額總量;其優勢在于能夠靈活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但劣勢在于減排效果不確定性較大且對數據要求較高。
第三,配額分配是指將碳排放總量劃分為單位碳配額并將其分配給履約企業。其同樣有兩種設計機制:一是無償分配,指企業獲得碳配額不需要付出成本,這易于推行但對減排的激勵作用較弱,無償分配主要有歷史法和基準線法兩種方式。二是有償分配,指履約企業需要為碳配額支付一定金額(常見方式是
拍賣),這可以更好地激勵企業減排,但推行過程的阻力較大。
第四,交易機制是指對于碳市場的交易品類及市場調節機制的設計。一般而言,碳市場的交易品種以碳配額的現貨和期貨為主,部分市場還認可核證減排量的交易;此外,近年來碳期權、碳互換、碳掉期等碳金融衍生品的應用也較為廣泛。市場調節機制則是維持碳市場穩定運行的重要工具,通常包括設定價格區間、儲備機制、公開市場操作等一系列調節市場流動性及碳價的手段。
第五,違約懲罰是指履約企業需要在每個履約期末上繳與自身排放等量的碳配額,否則將面臨罰款等懲罰。各碳市場的懲罰力度不一,并可能隨著碳市場的發展階段而調整。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