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需大力完善市場機制建設”
財聯社:如何整體看待過去一年多全國碳市場的進展和現狀?
李天:從去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運行到現在已滿一年,成交量接近2億噸,目前
碳價在60元左右。按履約量來算,全國碳市場履約率達到了99.5%?,F階段,全國市場和地方試點市場一樣,本質上還是以履約為主,整個市場有三個特點。
一是覆蓋排放量規模最大。全國碳市場自上線交易以來,納入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2200多家,每年覆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45億噸,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二是市場以履約為主,活躍度不高。大部分交易集中在履約期前,2021年11月、12月累計成交量約占總成交量的80%,首個履約期結束后,交易熱度逐步減弱,活躍度偏低。
三是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需大力完善市場機制建設。比如市場參與主體有待豐富;企業參與碳市場的能力建設需加強,要讓更多企業盡快熟悉市場;應該創新交易機制等。
財聯社:過去一年來,
碳配額未按期履約與數據造假問題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你如何看待這兩個問題,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
李天:2021年,全國碳市場納入企業很多是第一次履約,企業學習和適應規則需要一定時間,少部分企業未按期履約符合市場建設初期的規律。
數據質量是碳市場的生命線,主管部門已經開始行動,嚴查數據虛報、瞞報等行為。如何解決?一是需要加強對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規范咨詢、核查、檢測服務行為,確保技術服務過程和結果真實、合規、公正。二是盡快完善現有核查制度及核查標準,統一核算規則、數據來源等。三是探索創新技術手段,例如IoT、數字化核查等。四是加強碳市場能力建設,加強對企業宣傳教育。五是加大對數據造假行為的懲戒力度。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