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行業參與碳市場難度較大
在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下,工業行業面臨嚴峻挑戰。能源基金會工業項目主任何平指出,要實現2060年
碳中和目標,需要我國的工業二氧化
碳排放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95%,而以鋼鐵、水泥、有色、化工等行業為代表的高耗能行業在其中的綜合減排貢獻占到1/3。調整工業結構和提高能效,將是未來10—15年我國工業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碳市場工具對于推進工業低碳轉型路徑的進程十分重要。
何平認為,工業行業的復雜性使其參與碳市場的難度較大。一是目前工業行業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及碳市場的了解和認識還不足,仍存在盲目性。很多企業即便主動設置了一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但具體的實施路徑和措施尚缺乏或不夠細化。二是我國工業企業群體過于龐大,目前積累的碳排放數據還不夠多。
對此,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碳市場部副總經理陳浩也表達了類似觀點。陳浩介紹,由于很多企業對碳市場機制并沒有深入了解,所以廣東碳排放交易
試點在啟動之初,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對企業進行能力建設,甚至主動走到企業內部來開展專項能力建設。“在全國碳市場深化發展的過程中,對鋼鐵、石化等擬納入行業進行全面的能力建設十分重要。”
在陳浩看來,推進工業行業的碳排放管理還需要重視政策銜接問題,避免給企業帶來多重管控。“目前,國家層面除了碳排放交易外,還在推進用能權交易和綠色電力交易,但這幾塊不同的環境權益政策尚未有效銜接。碳市場在擴容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多部門政策的銜接問題,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多重管控,減輕企業受到的環境規制影響,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