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施策推動零碳工廠和園區建設
不同工廠和園區實現零碳轉型的路徑存在差異,應鼓勵不同產業類型的工廠和不同地區的園區因地因業制宜探索零碳發展模式。筆者建議,將零碳工廠和園區建設作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發展綠色貿易的重要舉措,加強頂層設計和科學謀劃,探索開展零碳試點示范,差異化探索工廠、園區零碳發展路徑,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
一是明確完善碳排放核算邊界方法。明確核算范圍,統籌考慮范圍一(直接排放的溫室氣體)和范圍二(購入電力和熱力蘊含排放的二氧化碳)。綜合考慮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合理平衡核算準確性、時效性和可比性。在行業領域企業法人碳排放核算方法標準的基礎上,制定完善法人型工廠、非法人型工廠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統一制定園區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和機制,優先以規上工業企業能耗數據為基礎開展核算,探索建立規模以下企業、園區交通物流能耗、廢棄物處理數據匯聚和碳排放核算機制。制定出臺園區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技術規范,真實準確反映園區碳排放情況,有效支撐建設評價和考核。
二是科學構建零碳評價指標和規范。充分考慮不同企業和園區發展階段、產業(產品)結構、用能結構和特征、資源環境稟賦、減排成本等因素,構建以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指標為核心,涵蓋能源轉型、資源循環、零碳基礎設施建設、碳排放
碳資產管理等方面的統一評價指標體系,制定統一、先進且具有兼容性的評價規范和分級標準。推動工廠和園區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優先從源頭削減碳排放,規避產供鏈上下游和毗鄰園區之間的“碳泄露”問題。謹慎開展碳排放抵銷,合理限定碳抵銷手段在不同類型零碳工廠和園區建設中的應用場景,規范和控制碳抵銷的類型、方式和比例。
三是針對性、系統性開展降碳行動。探索零碳發展問題綜合解決方案,切實降低工廠和園區發展“含碳量”。突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屋頂光伏、地熱能、余熱余壓余能等綠色能源開發利用,促進綠色能源全面替代化石能源,提升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推廣零碳原料和生物質燃料,打造用能100%電氣化、用電100%綠色化等引領性場景。推動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轉型,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大力研發和推廣應用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探索可持續商業模式,拓展數智賦能降碳場景,打造零碳產業鏈和生態圈。系統性推動交通物流綠色化低碳化,積極采用綠色低碳運輸方式,推廣使用電動車(含叉車)、氫能車等,持續降低交通物流碳排放強度。
四是加大零碳建設政策和資金支持。健全多部門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加強工作協同和政策支持力度,優先選擇輕工業、綠色低碳產業、新質生產力聚集的工廠和園區開展零碳試點示范,發布和更新零碳工廠和園區名錄,健全稅收抵免、投資融資、用地保障等零碳建設激勵約束政策和機制,差異化開展評價分級和考核,對開展創建和創建成功的工廠和園區予以綜合激勵。通過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工業轉型資金等公共資金支持零碳工廠和園區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面向零碳工廠和園區建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發展質效。
作者單位:向柳、周鑫,四川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四川省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研究智庫);蒲靈,四川省工業環境監測研究院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