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重要性共識達成 發展潛力尚待深挖
放眼全球,碳市場正成為推動
碳減排的一個重要工具。美國環保協會(EDF)氣候高級主任趙小鷺介紹,目前全球一共有104個碳定價機制,包括39個
履約碳市場、38個
碳稅、29個
碳減排交易體系……其中,碳市場覆蓋了全球18%的排放量,特別是歐盟碳市場從2005年建立開始至今,已經步入到第四階段,覆蓋范圍不斷擴展。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碳達峰碳中和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柴麒敏也談到,從全球范圍來看,碳市場近年來迎來了蓬勃發展,去年的交易額首次達到了8810多億歐元。
“中國在綠色低碳投融資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已經連續10年左右
新能源投資全球第一。目前我國綠色信貸余額位列全球第一、綠債發行量全球第二,啟動了全球覆蓋排放量最大的市場,交易額位列全球第四,并在積極穩步的發展過程中。”柴麒敏表示。
碳市場的重要性已成為行業共識。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碳排放交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希良分析稱,全國碳市場管控的碳排放量占我國整個排放量的70%,也是我國碳定價體系建設的主體,是我國從能耗雙控到碳排放雙控的先導、積極引領全球氣候治理的一個重要體現。
不過,盡管控排規模居世界首位,但被寄予厚望的全國碳市場顯然還處于“新生”階段。多位業內
專家認為,全國碳市場依然有諸多潛力有待挖掘。
“僅從交易額來看,歐盟碳市場交易額占到了全球的87%,北美和英國占了12%,中國等新興市場交易額占到全球的1%左右,相對于我國的經濟總量和排放量,碳交易增長潛力是非??捎^的,需要政策以及市場參與各方共同推動。”柴麒敏談到。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杰總結了當前全國碳市場發展的幾大現象:“目前我國碳市場以履約為主要動力,政策驅動的特點非常強。例如,2023年10月份成交量占到全年的44%。”他表示,全國碳市場階段性供不應求現象非常突出,市場上經常會出現沒有賣單只有買單,或者賣單很少的情況。而且,市場上80%的成交是大宗交易,延續了“二八現象”,“這也意味著
價格確定、對象鎖死。”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