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為主”與“科學適應”并進,努力提升首都城市氣候適應性
北京作為超大城市,人口、產業、建筑高度密集,城市化與氣候變化作用疊加,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氣候變化成為重要的非傳統安全因素。為做好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防范化解氣候變化重大風險,依據《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結合北京市實際情況,出臺了《北京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適應方案》)。
錨定三個節點?!哆m應方案》提出到2025年,適應氣候變化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逐漸完善,全社會自覺參與適應氣候變化行動的氛圍初步形成;到2030年,適應氣候變化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基本完善,氣候適應型社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全社會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顯著提升,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
把握四個原則。一是預防為主、主動適應,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預警,提升自然生態系統、城市運行系統、社會經濟系統的氣候適應能力。二是科技賦能、順應自然,加強適應氣候變化關鍵技術研發推廣,探索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三是突出重點、試點先行,聚焦氣候變化敏感脆弱領域和關鍵領域,以試點示范為抓手,強化適應氣候變化行動。四是多元參與、協同適應,形成適應氣候變化強大工作合力。
抓好十項任務。一是完善氣候變化觀測預警系統,提升氣候系統監測分析能力,強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預警。二是加強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評估,提升城市風險監測預警能力。三是聚焦城市功能布局、基礎設施、城鄉建筑、交通運輸等方面,提升規劃和建設管理水平。四是針對核心區、中心城區、多點地區、生態涵養區、城市副中心的不同功能定位,分類施策,提高重點區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五是圍繞水資源保障、水資源節約、水環境安全、水生態修復,強化水資源系統韌性。六是構建氣候友好型生態系統,構建市級綠道系統,提升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七是完善適應氣候變化的能源綜合保障方案體系,優化能源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強能源安全運行。八是發展抗災能力強的都市型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九是提高公共健康領域適應能力,加強對氣候變化健康風險的普及和應對宣傳。十是提高災害救援能力,建設災害防治工程。
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堅持減緩和適應并重,用好碳市場機制,強化低碳試點示范,深化適應氣候行動,努力推動北京市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再上新臺階,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打造“北京樣板”,貢獻“北京經驗”。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