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被視為人類終極能源
能源是人類社會存續發展的物質基礎,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亦是一部能源發展的歷史,從鉆木取火到蒸汽機、內燃機、電氣化,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在過去的200多年里,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消耗促進了人類工業文明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加劇了資源環境的約束。面對嚴峻的能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各國均把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出路。
總結人類能源發展和轉換的歷史,我們清楚地看到,它正沿著高碳到低碳、低效到高效、不清潔到清潔、分散到集中再到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小型到大型再到大型與小型相結合、不可持續到可持續的歷史軌跡,從低級到高級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
氫能是一種柔性的“綠色”能源載體,可以一次性獲得并可以長期儲存,可以通過氫能燃料電池的技術整合成為電、熱、氣網一體化的結合點,是大規模消納新能源,實現電網和氣網互聯互通的重要手段。專家還認為,利用氫能將是解決能源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的最佳途徑之一。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長期以來,業內專家公認,氫能是未來替代傳統化石燃料中人類可以選擇的一種理想能源,甚至被視為是人類終極能源。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同時也是最大的二氧化
碳排放國。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已經形成了煤炭、電力、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給體系,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生產生活用能條件顯著改善。
盡管我國能源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面臨著能源需求壓力巨大、能源供給制約較多、能源生產和消費對生態環境危害嚴重、能源技術水平總體落后等挑戰。在此背景下,加快發展氫能產業基礎設施、促進氫能產業快速發展,是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安全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人類有識之士在上世紀就提出氫能利用和氫能時代的大目標,然而研發道路上種種困難,始終使人們感到氫能的利用若隱若現,氫能時代如同一幅美麗的海市蜃樓離我們還很遙遠!
2015年7月5日,人民日報以《創造未來的科技發展新趨勢》為題發表了中科院的一組文章。文章指出“極富發展潛能的新一代能源技術將取得重大突破,氫能源和核聚變能可望成為解決人類基本能源需求的主要方向。”徐錠明參事也在2015年第25期《中國科技投資》雜志上發表《中國有可能率先跨入氫能時代》。
2015年《巴黎協定》提出了減碳發展目標,如果不終結化石燃料時代,人類將迎來自己的終結,這一切將以人民生命為代價。我們距離實現《巴黎協定》規定的目標還很遙遠,實現1.5℃氣溫升溫限制的剩余時間越來越緊張了。我們應即刻行動,讓地球更健康,讓能源變得可再生。COP28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宣布了人類進入了“后化石燃料時代”。
全球能源界學者、專家和實際工作者在氫能應用研發中遇到的難題是“氫的壓縮、儲存和運輸”,因為氫能利用的成本中,有90%來自于“氫的壓縮、儲存和運輸”。多年前寶鋼曾有大量的氫氣,可以極低的
價格或免費提供,但由于壓縮和儲運的困難而無人使用。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創造。近年來,以亞洲、北美、歐洲為主導的氫能產業在燃料電池技術和成本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科研工作者和企業積極探索各種氫能的儲運方式,包括管道輸氫、高壓儲氫、液氫、固態儲氫、有機液態化合物儲氫以及綠色甲醇、綠氨都被納入氫氣儲運方案中,氫能應用已經在局部地區取得了經濟性,我們預期這些方案將按照因地制宜和智能化構建起未來氫能供應的網絡。
能源轉型是實現氣候目標的一種工具,也是經濟增長的一次機遇,我們要充分利用好能源轉型工具,抓住能源轉型機遇,構建新的產業生態。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