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助力增長
“明年,我們擬建泊域泊創干熱巖供暖項目、智慧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中心項目……”12月21日,西咸新區產發綠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寇光輝向記者介紹公司未來規劃時信心滿滿。
此前,體量小、融資難一度困擾著該公司的發展。
“我們是一家處于成長期的新能源公司,以‘水處理+可再生能源+
清潔能源’為主要業務。”寇光輝說,“光伏、儲能、充電樁這些項目投資小、盈利低、回收期長,導致公司融資難。”
氣候投融資的出現為公司發展帶來了機遇。氣候投融資即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投資和融資活動,是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8月,西咸新區入選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成為陜西唯一入選地區。
“為了破解金融機構對具有氣候效益的項目識別難的問題、厘清氣候投融資產業和項目邊界,今年5月底我們印發了《西咸新區氣候投融資項目入庫標準(2023年版)》等系列文件。”西咸新區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楊靜介紹,其中,《西咸新區氣候友好型企業庫管理辦法(試行)》的出臺,讓西咸新區成為全國首個提出相關標準規范的試點地區。
結合目前已有的水處理、光伏發電、再生水能源化利用、充電樁及儲能等儲備項目,西咸新區產發綠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創新市場手段激發新型電力、新型儲能及智慧能源的深度開發與利用,公司項目順利入選氣候投融資項目庫。
入庫后,西咸新區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組織相關部門對項目的氣候效益等指標進行評估,并召開政銀企對接會,最終促成了合作,讓企業獲得“綠色資金”用于發展。
“今年,中心工作人員幫我們梳理了合適的融資項目,打通了與金融機構高效溝通的渠道。”寇光輝說,目前,公司已獲批2000多萬元融資。
為了更好地建設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和氣候友好型企業庫,西咸新區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聯合西咸新區發改、商務等部門,開展氣候投融資項目和氣候友好型企業評價。目前,入庫項目67個、企業31家,融資需求365億元。入庫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8.6萬噸。此外,西咸新區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積極協調國開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綜合能源、光伏、
綠色建筑等19個入庫項目解決融資75.7億元,發放基金4090萬元。
“今年,西咸新區獲批了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隨著西咸新區綠色低碳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將持續提升新區產業發展的‘含綠量’和‘含金量’。”楊靜說。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