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取得積極進展
澎湃新聞:中國作為全球大國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代表,您如何概括我們過去8年來在氣候治理問題上的表現?對于我們做出的承諾,我們是如何來兌現的?
夏應顯:我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宣布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構建完成碳達峰
碳中和“1+N”政策體系,推動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調整,采取節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市場機制、增加森林
碳匯等一系列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取得積極進展。
2022年我國
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超過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5%。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620萬輛,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行駛在中國。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平穩運行,低碳
試點示范有效開展,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持續增強,全社會綠色低碳意識不斷提升。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僅促進了我國的綠色低碳發展,也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我們積極參與氣候多邊進程,深入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
2017年,在全球氣候治理因美國氣候政策倒退而面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習近平主席在重大國際場合多次表明中方堅定支持《巴黎協定》的態度和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這有力穩住了多邊進程陣腳。
同年,中國、歐盟和加拿大聯合建立了主要國家加強氣候行動的部長級會議機制(MOCA),發揮重要推動作用。中國始終秉持積極建設性姿態,相繼推動完成協定實施細則談判,達成“沙姆沙伊赫實施計劃”等重要成果,今年以來我們與包括COP28主席國阿聯酋在內的各方保持密切溝通,推動年底COP28取得成功,促進協定全面平衡有效實施。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為我們下一步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將繼續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堅持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新進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