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周兵:厄爾尼諾是一種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海域表面海水出現的異常增溫現象。根據厄爾尼諾判定的國家標準,當海溫監測關鍵區(尼諾3.4區)3個月滑動平均海表溫度達到或超過氣候平均態0.5℃時,即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如果這種狀況持續5個月或更長時間,即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可以理解為暖水現象。當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增暖時,熱帶大氣快速響應,赤道以南地區東、西部的氣壓呈顯著的反相關性。達爾文島(代表印度洋與西太平洋)和塔希堤島(代表東南太平洋)氣壓場出現蹺蹺板形式的振蕩,導致沃克環流(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溫的東西面差異而產生的一種緯圈熱力環流)減弱,并引發熱帶和熱帶外一系列氣候異常,我們一般將這種蹺蹺板式振蕩稱為南方濤動。
厄爾尼諾的產生過程可以這樣解釋:一般來說,赤道中東太平洋吹的是東風,因此表層溫暖的海水也自東向西流動,使太平洋呈現西暖東冷的狀態。但當厄爾尼諾出現時,這股東風會減弱,而赤道西太平洋的西風增強,西太平洋表層暖海水迅速向東擴展,次表層冷水上涌,使得西太平洋海溫降低,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上升。
與之相對,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偏低時則出現拉尼娜現象。一般來說,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會交替出現,兩者在年際時間尺度上的循環已成為最強的自然氣候振蕩,也是季節與年際氣候預測中最重要的前兆信號。通過分析近120年來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的轉換規律,循環周期一般為2—7年,平均周期4年。自1900年以來,已出現28次厄爾尼諾事件和29次拉尼娜事件,全球正在經歷第29次厄爾尼諾事件。隨著氣候變暖加劇,1951年以來已記錄到3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但僅出現1次強拉尼娜事件,氣候變化對這種自然氣候振蕩周期變化的影響尚未明確。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