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綠色低碳發展的深入推進,以個人碳賬戶為載體的碳普惠
平臺紛紛上線。種樹、
綠色出行、節水節電,就連運動健身都可以生成碳積分。與上海、深圳、武漢等區域
試點的個人碳賬戶不同,多個行業、公司也紛紛上線自己的碳賬戶
平臺。
日前,被稱為“中國貨運行業首個司機碳賬戶體系”的碳普惠平臺在滿幫集團旗下的司機客戶端上線運行。該平臺旨在通過建立
碳減排測算——
碳資產開發——
碳交易核算的閉環體系,聯動平臺司機,共建共享碳普惠。首批“碳賬戶”將率先開放給全國3000名貨車司機。該平臺客服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目前還處于試點階段,僅對部分運輸過貴陽訂單的用戶開放。
當前,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的
碳排放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0%,而其中大約一半來自公路貨運。因此,公路貨運的降碳影響深遠,備受關注。
然而,這些行業、企業性的碳賬戶多數無法獲得
碳市場的認證,更無法進行碳交易從而將碳資產變現。這就意味著從降碳到碳資產開發再到碳交易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如果開發不慎或將導致新的“碳逃逸”。這樣的碳普惠平臺如何擺脫“自嗨”困局,構建閉環系統實現真正的減排?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