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4 月 19 日,深圳市坪山區龍田街道工業區一間廠房里,燈火通明。2000 臺機器正徐徐運轉,歷經圖紙研發設計、零部件加工、部件匹配、整合組裝等工序后,一臺臺太陽能光伏制造設備整機測試成功。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這家生產太陽能光伏制造設備的
新能源企業正忙地不可開交。光伏是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亦是一種可再生
清潔能源。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光伏領域成為了
新能源行業關注的熱點領域之一。
"在政策利好的影響下,我們公司的產量和銷量,相比去年同期,均有 90% 的增幅。"深圳市某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明(化名)告訴深晚記者,為了滿足大量訂單需求,該公司開設了 15 條設備生產線。
劉明提到,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核心技術在于"光轉電"。該公司正開展相關研發,屆時太陽能電池電能轉換率將由原先的 22% 至 23% 提升至 25%,這將會為實現碳中和、碳排放目標和新能源行業綠色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不過,令劉明擔憂的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生產需要用到金屬硅、多晶硅等原材料。隨著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近期部分原材料上漲,企業制造成本激增,他擔心擴大生產線會造成產能過剩等問題,目前企業仍處于觀望階段。
遠在 85 公里外的光大環保能源(博羅)有限公司有另一番新的景象。4 月 19 日,在該公司垃圾焚燒廠中央集控室 ,屏幕顯示著垃圾焚燒發電各環節的監控圖像。在垃圾吊控室中,2 名操作員正專心推移著操作桿,隔著玻璃"指揮"巨型鋼爪,如同游樂設施"娃娃機"一樣抓取垃圾,往焚燒爐"喂料"。
"垃圾發電項目以生活垃圾焚燒產生的熱量來發電,通過替代化石燃料能源的使用,抵銷溫室氣體排放。"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每年可處理生活垃圾約 38.33 萬噸,年上網電量約 1.4 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14.18 萬噸。
像這樣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環境")在全國共有 161 家。光大環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 年,光大環境各項目通過垃圾發電及生物質綜合利用等方式,共抵銷了 1423.5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該公司計劃高質量發展垃圾焚燒發電,打造"零碳工廠",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同時,結合生物質發電設施,探索與風電、光伏、儲能相結合的多能互補新模式。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