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在碳達峰目標下,不同類型的城市如何推進?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認為,達峰行動應堅持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在國家層面,需加強統籌協調,提出不同區域分階段達峰路線圖,明確各地達峰時限和重點任務。以制定碳達峰行動方案為契機,各省區市也要結合自身發展特點,統籌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等調整,促進低碳生產,打造零碳排放示范工程。
“在制定達峰行動方案時,應充分考慮省際貿易隱含碳排放,科學界定不同省份的減排責任并合理分配。此外,可綜合運用多種市場手段,建立碳減排資金的省際補償機制。”龐軍建議,一是建立合理的能源定價機制,使環境成本在能源
價格中得到充分體現,利于有需要的省份獲得碳減排資金。二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利用
碳交易市場促進重點行業碳減排,并通過適度的
碳配額拍賣籌措碳減排資金。三是對于
碳交易市場難以覆蓋的行業和企業,適時征收
碳稅,并利用
碳稅收入為能源密集型產業或省份的碳減排提供資金支持。
在上述人士看來,部分省份在輸出能源產品的同時,也相應獲得了經濟收益。因此,排放無論發生在何地,生產端均有責任盡可能提高效率、改進管理,以促進整體減排。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推進差別化減排措施,避免加重“碳不公平”現象。
“對于處于劣勢的省份,應減少資源型及高碳產品調出,主動改善不利的減排地位。”該人士舉例,高能耗強度的重化工、數據中心等產業,可優先布局在西北、西南可再生能源資源富集地,減少化石能源消費,促進可再生電力就地消納。同時還可強化省際碳減排協作,部分發達地區在經濟相對滯后的地區開展綠色項目投資,幫助后者實現低碳轉型。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