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失衡給人類生存帶來威脅
自然界許多致命疾病病毒的來源,都與人類不當接觸野生動物有關。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平衡關系一旦被破壞,最終將殃及人類自身。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的論斷,告誡人類不要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人類進行了報復。人類既是自然界的一員,便不可能脫離自然界而存在。如果人類不加限制地一味攫取,不斷擠占野生動物生存空間,打破人與野生動物相處的界限,最終將使人類自身陷于險境、困境。
由于人類的不規范活動,國際性生物失衡災難
案例頻發。目前,由于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地球上物種消失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快。美國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由于人類活動,物種滅絕速度是6000萬年前的1000倍。人類除了直接捕殺野生動物外,還有其他間接活動影響野生動物的生存家園。2020年1月,生態學家Michael Clarke接受Nature雜志訪問時表示,由于受人類過度排放溫室氣體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澳大利亞遭受罕見高溫干旱,引發森林大火,造成多達十幾億野生動物死亡。大火導致很多野生動物的家園被毀,向人類居住區遷移,其中包括攜帶多種病毒的蝙蝠,帶來公共衛生安全隱患。
生物安全是全球的生命安全線,國際社會普遍高度重視。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各國簽署的《21世紀議程》和《生物多樣性公約》專門提到了生物安全問題,《生物多樣性公約》是目前國際社會中在環境保護方面簽署國家最多、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最具權威性的條約。2000年,《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被通過,該議定書是處理生物安全這一新的環境問題和合理解決環境與貿易問題的國際法律框架,從而為保護全球生物安全提供了法律支撐。同時,世界各國也普遍關心關注生物安全。1986年里根政府頒布的《生物技術管理協調大綱》是美國關于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框架。巴西、古巴等國分別制定了《生物安全法》、埃及出臺了《生物安全條例》等。針對全球生物安全失衡帶來的突發事件,許多國際組織和政府都積極參與防治。作為地球村的成員,國際社會普遍認同合作的需要,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在之前抗擊埃博拉疫情中,世界各國在升級各自預防措施的同時,積極地加入到援助非洲疫區的行列,美國、加拿大、中國等都在疫苗研發過程中作出了貢獻。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