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規仍是最大挑戰,碳市場尚需更多金融產品
時代周報:隨著2030年碳達峰目標的日益臨近,公司層面正面臨哪些挑戰?
靳博陽:目前國內公司面臨的考驗主要是如何適應新的監管政策,并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低碳發展規劃。從嚴峻性來講,合規依然是最大的挑戰,因為這涉及到公司的基礎生產經營和市場準入。
隨著ESG披露逐漸從自愿向強制過渡,大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將面臨多維度的ESG監管要求,在編制報告時要兼顧兩種甚至三種ESG標準,增加了企業的合規成本。出口主導型或者外向型企業還要面臨上下游供應商對供應鏈的ESG考核。
在企業經營方面,則需要及時制定切合實際的低碳發展規劃,如調整生產方式以減少碳排放、投資綠色低碳技術、提高能源效率等。
時代周報:當下,如何促進企業減少碳排放?
靳博陽:首先,通過減排可以提高企業的ESG評分,幫助其開拓新市場,擴大業務規模。其次,減排措施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業的能源采購和經營成本。此外,ESG的賦能作用還能幫助企業挖掘自身價值,促進其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實現低碳轉型。
通過這些綜合措施,可以讓企業認識到減少碳排放不僅是在履行環保的社會責任,還能夠在經濟上獲得回報,并正面提升企業形象。
時代周報:碳交易市場的建立對于企業有哪些影響?
靳博陽:
試點碳市場和全國碳市場的影響包括為企業提供了減排的經濟激勵、增加了企業的對碳資產的理解與認識、提升了企業的碳排放透明度等。
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重啟能夠幫助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開發相應的自愿減排項目,獲得相應的環境收益。綠色金融則通過
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金融工具為企業的綠色轉型提供資金支持。
時代周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效果如何?碳交易市場的發展還有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靳博陽:在第一
履約期,全國碳市場的
履約率達到了99.5%,充分證明了碳市場的有效性和成功運營。然而,與歐洲成熟的碳市場相比,中國的碳市場仍存在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
首先,行業覆蓋尚未完全實現,電解鋁和水泥等行業仍在逐步納入之中。其次,目前配額的分配仍然完全免費,這與歐洲超過60%的配額通過
拍賣方式分配的做法相比,不利于激發企業在減排方面的投入和創新。第三,目前市場交易僅限納管企業參與,導致市場流動性不足,而歐洲碳市場已經允許金融機構參與,增加了市場的活躍度。第四,當前交易品種相對單一,尚未開發出如
碳配額期貨等金融衍生品,這也限制了對碳
價格的有效發現。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