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禁售燃油車為何“一波三折”
作為汽車的發源地,同時也是歐盟最大汽車市場,德國各界近年來對“禁售燃油車”的態度極具代表性。
6月21日,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表示,“歐盟從2035年開始停止銷售燃油車”的相關禁令是錯誤的,考慮到其他地區的汽車制造商會繼續銷售燃油車,燃油車仍然有市場。
據路透社報道,繼德國表示反對后,意大利、葡萄牙、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等國也相繼呼吁,延遲5年執行這一計劃。
此外,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歐洲汽車供應商聯合會等行業團體也反對“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的目標,理由是擔心充電設施不夠完善,以及禁售燃油車會使供應商的工作崗位大幅減少。
不過,大眾、奔馳、沃爾沃、福特等汽車廠商已公開表示,支持歐盟自2035年起禁止燃油車銷售的決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該禁售令對混合動力汽車亮起了“紅燈”,長期主攻混合動力車型的日本車企將如何應對,或將引發新一輪“博弈”。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不久前在草擬G7(七國集團)公報時,日本提議取消“到2030年實現至少50%為零排放汽車的集體目標”的精確描述,而改為“大幅增加零排放輕型汽車的銷售、份額和使用量,承認成員國為實現零排放目標而采取的各種途徑”。
有分析稱,上述敏感變化之所以出現,主要是由于日本國內勢力龐大的汽車企業。日本汽車經銷商協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混合動力汽車(含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日本新車銷量中的占比已接近44%,但純電動汽車的占比不到1%。有媒體報道稱,豐田汽車正在努力游說日本政府,希望其修改政府的年度經濟政策路線圖,把混合動力汽車納入到電動汽車的范疇內。
據了解,經過各方的反復“討價還價”和妥協,6月29日達成的共識是基于德國所提的折中方案。即保留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目標,但將在2026年評估是否為使用合成燃料的汽車或油電混合動力車提供“豁免權”。
“禁售燃油車看上去是汽車技術發展路線的問題,但本質上是一個涉及制造業、供應鏈、交通體系和基礎設施的系統性問題。”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目前來看,全面禁售燃油車有兩大難題,一是在高寒等特殊環境下,燃油車仍有其獨特優勢,甚至還屬于剛需;二是純電動汽車全面取代燃油車,意味著電力基礎設施要進行大規模重建或升級。
“不僅要完善充電基礎設施,還要保證發電量、電網容量都跟得上,更重要的是,能源結構也要迎來大變革。”盤和林分析說,要真正實現“碳中和”,就必須實現
清潔能源發電,“否則汽車成了純電動,但電力卻來自化石能源,這豈不成了緣木求魚?”
在他看來,考慮到俄烏沖突放大了歐洲的能源供需矛盾,尤其是能源安全感下滑,歐盟“2035年起禁售燃油車”的計劃恐怕還會一波三折。
據悉,為了應對天然氣供應不足的問題,德國、意大利、奧地利和荷蘭等國近期表示,要重啟燃煤發電。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