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理念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再認識
(一)ESG內涵與新發展理念的契合
ESG環境議題與“綠色”發展理念契合?!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設專章確定了保護生態系統、改善環境質量、加快綠色轉型的任務,提出了“碳達峰”“
碳中和”行動目標,支持有條件的重點企業率先達到
碳排放峰值。同時,《“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強化企業環境治理責任承擔,推進綠色金融發展。ESG理念把握公司作為社會經濟活動主體和推動社會與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這一身份,將環境因素納入評價體系構成公司評級的重要指標,展現公司對環境和社會問題的關注及其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轉型的傾向,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要求。同時,ESG評價體系中環境部分所涵蓋的溫室氣體排放、能源燃料管理、水污染管理、資源可持續利用、氣候變化管理等考量指標,正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落地踐行。ESG環境議題影響公司環境治理行為的改進,與“綠色”發展理念高度契合。
ESG引人我國并在我國制度環境、社會環境、市場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實現創新發展。ESG理念在國外可追溯到“責任投資”,并通過國際組織制定披露標準和評價體系逐漸發展成熟,對投資活動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不斷推進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進程,但與部分歐美國家相比,我國ESG發展起步較晚。我國早期出臺的與ESG相關的政策法規也主要關注公司環境治理表現。直到2008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發布的《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承擔工作暨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使公司、投資者開始重視環境責任之外的社會責任。2018年,證監會修訂《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確立了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由此開啟了我國ESG全面發展階段。目前,我國ESG信息披露的推動主要依賴主管部門和評價機構的引導,投資者缺乏對ESG的足夠認識,相關政策法規和評價標準與發展在先的國家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因此,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ESG的發展,將其納入公司治理和監管體系,并不斷完善ESG信息披露標準和評價體系的舉措即是一種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而創新可以為發展增添不竭動力。ESG指引公司經營活動和投資行為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理念,引導構建涵蓋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項考量因子的評價體系是對“創新”發展理念的踐行ESG理念促進公司內外部關系的協調發展。公司作為社會活動的主體,其運行發展與特定時期的物質基礎、生態環境、政策制度具有緊密聯系,公司發展水平受到特定時間、特定空間的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所構成的生態系統的影響,而公司的經濟活動又會反過來影響外部生態的發展水平,由此構成公司內外部環境相互影響和作用的動態循環系統。因此,公司的運行發展必須考慮內外部環境的交互作用。ESG理念引導公司思考其與環境、社會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公司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及其環境治理能力作為ESG信息披露中的環境評價指標,體現為公司的環境責任。社會評價指標考量公司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公司對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的貢獻,以此評價公司的社會責任承擔情況。而公司維持自身運行發展和內外部平衡關系的能力體現為公司的治理能力。ESG理念幫助公司建立其與環境、社會的和諧關系,優化公司治理能力,促進各方協調發展,從而營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生態。
ESG理念促進國內國際市場雙向開放。在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語境下,應分析并把握國際發展形勢,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理念和優秀經驗,以此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再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形式對外輸出我國的治理經驗和建設成果,從而形成國內資源與國際資源的雙向流通,促進開放性世界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要發展壯大,就必須到世界經濟大海中去搏擊。要把改革之路走得更快、開放之門開得更大……”《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期間我國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ESG理念在國外歷經多年發展,相關標準和評價體系較為成熟,已經成為當下國際主流投資理念。我國引人和適用ESG理念能夠幫助公司更好地適應國際投資環境,完善公司治理體系,促進公司對外發展,融人國際大循環。同時,上市公司的ESG表現已成為各國投資者制定投資決策的重要考量內容,完善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標準和評價體系,提升公司的ESG表現,能夠增強國際投資者對我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信心,吸引投資者對其進行投資,從而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因此,ESG理念有助于貫徹落實“開放”發展理念。
ESG理念的發展推動了資源與信息共享。ESG信息披露是踐行ESG理念的主要形式,通過披露標準和評價體系的構建對上市公司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現進行考量,并以報告的形式公開ESG信息。投資者可以依據ESG報告衡量公司的長期價值,從而綜合作出投資決策。監管部門可根據上市公司的ESG表現把握公司履行社會責任和進行環境保護及公司治理的情況,并以公開披露的形式促進公司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信息溝通,在強化監管的同時,有效實現信息共享。此外,ESG社
會議題所關注的社區關系、扶貧攻堅、消費者權益保護、產品安全、員工健康等內容是對資源共享的踐行。以扶貧攻堅為例,2008年證監會修訂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要求上市公司依法披露履行扶貧等社會責任相關情況。上市公司利用生產資料和社會資源從事經營活動并獲取收益,通過參與扶貧攻堅的方式履行社會責任,將公司收益投入社會發展進程,從而有效實現了資源共享。
(二)新發展理念下ESG外延的拓寬
新發展理念下,ESG外延應逐漸向引導公司定位轉型和功能擴張的價值導向型理念拓寬。ESG理念目前主要適用于市場投資領域,被定位為一種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評價體系,其功能的發揮在于通過考察公司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現,幫助投資者做出具有長期效益的投資決策。但是,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背景下,ESG理念所具備的價值功能已逐漸突破進行效益衡量的評價體系的邊界,開始引導當代公司主體定位轉型。公司與自然人同為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其整合各種社會資源融入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中,并在日?;顒又胁粩嘤绊懮鐣陌l展。據此,關于公司的定位不應局限于經濟主體的范疇內,還應當包含參與社會治理與發展的社會主體的范疇。學界關于公司社會屬性的研究由來已久,積累了眾多優秀的理論與觀點,ESG理念正是對利益相關者理論和企業公民理論等代表性理論的延續和創新。弗里曼(R. Edward Freeman)在《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書中首次提出系統化的利益相關者理論,并對利益相關者的概念作出界定,他認為利益相關者是“能夠影響一個組織目標的實現,或者受到一個組織實現其目標過程影響的所有個體和群體”。利益相關者理論通過對利益關系的剖析和閘釋厘清了公司與周圍環境的內在聯系,修正了人們對公司屬性的傳統認知,為公司主體定位轉型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有觀點認為這屬于“工具性利益相關者主義”(instrumental stakeholderism),因為不論是對利益相關者有利還是不利的決策,都是股東實現其長期價值最大化的工具,股東在意的是它們的工具價值。但也不可因此否認利益相關者理論給公司治理研究帶來的積極價值和進步意義。企業公民理論表達了公眾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期待,幫助企業國正其社會定位,重新認識其與社會的關系。它試圖從社會公民的身份視角把企業經營權利與倫理義務相結合,是企業管理倫理現代化轉向的重要標志。ESG理念將環境、社區、股東、員工、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納入評價體系中,考量公司回應利益相關者利益訴求的表現,強調公司的整體利益,并通過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三方面內容的整合,引導公司主體定位向社會公民擴張和核心價值向可持續發展轉變,是對利益相關者理論和企業公民理論的延續。在此基礎上,ESG信息披露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推進相關理論的實際應用,賦予理論以推動公司轉型和促進社會發展的能動性,實現了理論的實踐創新。此外,ESG理念以整體主義視角衡量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之間的關系,通過信息披露的形式督促公司承擔社會責任,促進公司功能擴張,維持公司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動態平衡。
(三)新發展理念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新要求
ESG信息披露在我國的適用應當符合我國發展實際并在吸收國外先進的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逐漸實現“中國化”轉型。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背景下,我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應當實現“本土化”調試與創新。
新發展理念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應當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及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報告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我們要堅持可持續發展,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上市公司作為市場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對生態環境產生較大的能動效應,應當承擔相應的環境保護責任。ESG信息披露通過環境標準和評價體系的構建考量公司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表現,并以公開披露的形式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督,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內在要求。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它不僅涵蓋了上市公司在環境污染方面的“不可為”,還包含了積極推進環境治理的“作為”義務。在此背景之下,我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應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實現共同富裕,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在創造價值的同時共享資源,以整體的形式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ESG信息披露強調公司與社會的緊密聯系,促進公司主體定位向社會公民轉型,并通過披露社會表現督促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推動公司資源向社會流通,與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相契合。但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超越了ESG的基礎邏輯,ESG信息披露如何引導上市公司更好地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發展理念對其提出的新要求。
新發展理念下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應當有利于平衡公司利益與社會利益、股東利益與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調整公司的各種利益關系和維持利益平衡是上市公司進行ESG信息披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關鍵問題,也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應當完成的基本要求。從社會發展的整體角度看,公司根植于社會,公司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公司利益與社會利益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維持二者的平衡需要ESG信息披露引導公司轉變認知和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理念。股東是重要的利益相關者,長久以來實現股東利益被視為公司運行發展的核心目標,但隨著人們對于公司本質的認識不斷深人,“股東至上”理論遭受了越來越多的質疑,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是促進公司治理可持續的內在要求,ESG信息披露應當有助于調整公司追求股東利益與回應利益相關者訴求的平衡。新發展理念揭示了上市公司的短期主義弊端,否定了公司為實現短期盈利目的而摒棄長期價值的激進行為。然而,對長期利益的堅持不代表對短期利益的全盤否認,公司的運行發展需要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共同支撐。低迷的經濟形勢和復雜的市場環境帶來的壓力致使短期主義盛行,如何規避短期主義弊端,維持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平衡,促進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是新發展理念下推動ESG信息披露的要義所在。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