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集到的高純度二氧化碳如何利用?
“可以化工利用、生物利用和地質利用。”吳其榮說,遠達環保在資源化利用方面開展了CO2制備可降解塑料的試驗研究,制備出具有良好降解性能的CO2/環氧化合物共聚高分子產物——聚碳酸酯。目前,正在開展燃煤煙氣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技術和裝備研究,著力突破二氧化碳應用的產業鏈關鍵“堵點”。
重慶生態環境科技的“超能力”不止于此。
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綜合治理,也是生態環境科技的“必答題”。當天,記者走進長安汽車渝北工廠看到,通過源頭、過程及末端控制三個環節的管控,可實現VOCs廢氣“應收盡收”,經收集、治理后低于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限值達標排放。
為護“一江碧水”,加強長江上游生態環境綜合監測,重慶探索星空地一體化遙感綜合監測技術,依托衛星遙感、無人機、走航巡測等方式,持續在三峽庫區及主要支流和其他藻類水華易發多發的水庫型水源地開展監測預警。
“可有效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的時效性,滿足生態環境監測管理的大尺度、高便捷、快響應的要求,促進生態環境監管從點到面、從單一尺度到多尺度的管理能力提升,助推重慶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重慶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廖偉伶說,目前這一技術已應用到梅溪河、大寧河、璧南河等流域。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科技標準處處長張懿表示,目前,重慶有中國環科院首個區域分院——西南分院,引進多個知名院士團隊來渝開展減污降碳研究;“長壽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過程大氣污染防治支撐技術集成示范”等國家重大專項成果支撐工業園區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并形成示范,多個項目成果已應用于改善區域水、大氣環境質量。接下來,重慶將積極探索以
綠色低碳科技創新促進發展方式
綠色轉型的實踐路徑,加強跨部門多學科協同攻關,不斷完善“科學治污、精準治污、系統治污”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推進實用技術和“拳頭”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