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天更藍、水更綠、空氣更清新,重慶有哪些“黑科技”在賦能?10月8日,上游新聞記者走進合川、渝北的多家企業,領略生態環境科技在減污降碳上展現的“超能力”。
看不見摸不著的二氧化碳,是氣候變暖的“元兇”之一。節能降碳不能只靠種樹,還要靠科技賦能提高“含綠量”。
在合川雙槐發電站,高聳的鋼鐵管柱區內,一群身著工裝的廠區人員正在忙碌。這是遠達環??萍脊窘ǔ傻脑瓱煔鈨艋性囋囼灮兀ㄟ^對這些鋼鐵管柱科學組合和工藝流程持續升級,研發并優化出一套高效的二氧化碳捕集裝置。
公司副總經理吳其榮告訴上游新聞記者,2010年初步建成運行時,這曾是國內首個萬噸級的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捕集裝置。經過12年的優化改造,實現“吸收劑+工藝流程”雙提升,是名副其實的“碳捕快”。
現在,這套裝置不僅能直接實現
節能減排,還能為碳捕集先進吸收劑開發、碳捕集吸收與再生系統的研究提供實驗驗證條件。去年時,它已走出“實驗室”并成功實現商業轉化,目前銷售額已達到近億元。
“企業用上這套裝置至少可減少90%的
碳排放,捕集處理得到的液態二氧化碳純度達99.9%。”吳其榮說,該裝置完全采用國產化設備,投資成本低、煙氣適應范圍廣、碳捕集效率高,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