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bblb"></form>
<sub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sub>

<address id="tbblb"></address>

    <form id="tbblb"></form><noframes id="tbblb"><address id="tbblb"><listing id="tbblb"></listing></address>

      南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來源:未知碳交易網2024-10-21 10:47

      南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高新區、官莊工區、臥龍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南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9月28日
       
      南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生態環境部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部署,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推動完成南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任務,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陽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為抓手,推動我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目標導向。圍繞落實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加強頂層設計,協同推進南陽以高效生態經濟為引領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強化統籌協調。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統一謀劃、統一布置、統一實施,正確處理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等關系,建立健全統籌融合的戰略、規劃、政策和行動體系,堅持減污降碳協同聯動。
       
      突出協同創新。開展減污降碳路徑、技術、政策、機制等優化創新,實現污染防治和溫室氣體控制的協同增效。
       
      二、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
       
      立足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和農業大市實際,聚焦農業、生態、工業等重點領域,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實踐,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減污降碳協同度持續提高,全市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環境質量顯著改善,在全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工作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二)階段目標
       
      到2024年底,全市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較2023年度降低2.07%,實現污染物減排量COD500噸,NH3-N50噸,NOx350噸,VOCs300噸。建立南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并開展年度評價。
       
      到2025年底,全市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累計降低4.1%(相較于2023年),累計實現污染物減排量COD1000噸,NH3-N100噸,NOx700噸,VOCs600噸。針對大型規?;笄蒺B殖業探索建立覆蓋種植、飼料、養殖、屠宰等全生命周期的“養殖—沼肥—綠色農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
       
      到2026年底,全市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累計降低7.38%(相較于2023年),累計實現污染物減排量COD1500噸,NH3-N150噸,NOx1050噸,VOCs900噸。從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一體落實、一體考核等方面總結分析試點工作推動中的先進經驗及不足,凝練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減污降碳協同管理機制,為區域層面部門分工合作、協調聯動的減污降碳工作格局的形成提供可借鑒案例。
       
      三、重點任務
       
      (一)建立農業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模式
       
      1.探索建立規?;B殖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
       
      以養殖龍頭企業牧原股份為試點,探索規?;B殖企業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路徑、技術方法,形成“養殖—沼肥—綠色農業”為一體的“牧原綠色低碳模式”。開展豬肉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機理研究,核算整個產業鏈的溫室氣體排放,建設研發基地和數字化種養循環示范區,探索“豬養田,田養豬”的種養循環,構建大型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肥利用模式。探索大型規?;B殖場污染物處置與溫室氣體排放協同控制的技術路徑和管理模式,采取推廣低蛋白日糧、無供熱豬舍、利用廠房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探索沼氣綜合利用、推廣養殖廢氣凈化技術、推廣種養循環等措施,實現大型規?;B殖場全鏈條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到2024年底,牧原股份預計實現碳減排量330萬噸,到2026年底,牧原股份單頭豬碳排放強度相較于2023年降低5%以上,NH3、CH4等養殖廢氣排放量同比下降。(市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各縣〔市、區〕政府,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高新區、官莊工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各項任務均需各縣〔市、區〕政府,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高新區、官莊工區管委會落實,不再逐一列出)
       
      2.推進規模以下養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加強規模以下養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能力建設,持續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鼓勵建設畜禽廢棄物集中處理中心,開展畜禽廢棄物集中收集、處理和綜合利用。在全市范圍內推廣規模以下養殖戶畜禽污染防治的“內鄉模式”,做到畜禽糞污“產量清、去向明、全利用”。到2026年底,建設一批畜禽糞污收儲中心、探索一批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6.1%。(市農業農村局牽頭)
       
      3.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置和生活污水治理。統籌“無廢城市”建設相關工作,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落實農村生活垃圾“戶投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運行模式,統籌縣、鄉、村三級設施和服務,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基本覆蓋行政村,積極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環衛清運網絡合作融合,積極探索農村建筑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納方式。合理采取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統一處理、聯村聯戶集中處理、單戶分散處理等模式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充分考慮村莊人口規模、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方式,實現生活污水治理、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到2026年底,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以上,亂倒亂排得到管控。(市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進農村能源消費結構調整
       
      進行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建設,促進農村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提升清潔能源供給能力和消費水平,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完善農村能源社會化服務體系。以資源能源化、供給多樣化、生產清潔化、消費綠色化為方向,推進唐河縣國家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加快構建多能互補、城鄉統籌的農村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建立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機制。著力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用能條件,不斷促進農村能源清潔化、優質化、現代化和城鄉能源服務均等化。到2024年底,唐河縣實現光伏、風電裝機容量“百萬”千瓦目標,持續推進農村天然氣通村入戶工程,農村天然氣覆蓋率達到70%以上。到2026年底,唐河縣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占比超過66%,形成以清潔能源為主、安全可靠的農村能源供給、消費、技術體系和管理體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牽頭)
       
      (二)協同推進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
       
      5.推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建設
       
      有序推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到2026年底,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片區)修復廢棄礦山(礦點)750個,修復總面積1415.57公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
       
      6.推進國土綠化
       
      實施山區生態林、農田防護林、生態廊道、鄉村綠化美化、封山育林、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等七項任務,以重點項目為抓手,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打造國家儲備林項目精品工程,強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陽片區)生態涵養林建設。以丹江口水庫核心水源地為中心,由內向外,梯度推進,實施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復、封山育林等任務,完成南陽地區石漠化土地全面治理,改善巖溶地區生態環境,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質安全。到2024年底,完成石漠化治理任務40.41萬畝,完成秦嶺東段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工程13.4萬畝,完成河南省鄂西北山地和丹江口庫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生態修復工程10萬畝。到2026年底,圓滿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國土綠化任務。(市林業局牽頭)
       
      7.提升鞏固碳匯能力
       
      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不斷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積極穩妥推進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和碳匯產業工程,參照國家相關標準,結合林權改革,嘗試森林、草地和濕地確權登記和林業碳匯摸底盤查相結合,推進森林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建設,全面掌握全市森林碳匯現狀、變化、分布和潛力評估。完善濕地保護治理體系,加快河湖水庫周邊觀光林帶、生態濕地建設,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長效機制,全面推行“林長制”,穩定并增強濕地固碳能力。到2026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1.22%以上。(市林業局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水利局、生態環境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協同推進工業領域減污降碳
       
      8.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
       
      支持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通過產能置換、裝備大型化改造、重組整合,引導鋼鐵、煤化工、水泥、耐火材料等行業實施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加快退出低端低效產能,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及相關產業政策,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動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產業布局調整,實施城市建成區高污染企業退城入園和敏感區域、水污染嚴重地區高污染企業優化布局,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制定方案,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9.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節能降耗
       
      協同推進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與節能降耗,開展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強化溫室氣體和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加快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主要耗能設備和工藝流程的節能改造,推廣高效節能電機、節能監測設備等節能產品、設備、技術,大力推進工業余熱余壓等節能利用方式;采取原料替代、過程削減、清潔能源替代、更換高效治理工藝和末端處理等措施,減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深挖節能降碳潛力,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到2024年底,水泥企業基本完成有組織和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9月底,鋼鐵、水泥企業力爭完成清潔運輸超低排放改造;到2026年底,水泥行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比例超過30%。(市生態環境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0.深化煤電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
       
      大力推廣應用電廠供熱改造等先進技術裝備,對供熱半徑內有供熱需求的現役火電機組進行供熱改造,有效提高電廠機組綜合利用效率,持續推進統調燃煤發電企業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等“三改聯動”工作。(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1.推進重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持續推進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加快提升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水平,力爭到2024年底新增15家績效A、B級和引領性企業。推進鋼鐵、水泥、化工、食品加工等重點行業實施綠色化改造。支持開展綠色制造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探索產品設計、生產工藝、產品分銷以及回收處置利用全產業鏈綠色化,促進工業領域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綜合利用全流程綠色發展。推行綠色制造,支持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大力推動綠色產品開發及應用,推廣先進、適用的綠色生產技術和裝備,推進企業開展節能低碳產品認證,培育一批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試點周期內,新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5家、綠色園區2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大力推進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12.推進風電資源規?;_發
       
      有序推動風能資源開發,助力千萬千瓦電源基地建設。依托南召縣、方城縣、唐河縣、社旗縣、桐柏縣等區域優質風電資源,規劃建設一批高質量風電基地項目。因地制宜開發建設分散式風電項目。到2026年底,風電裝機達到260萬千瓦以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南陽供電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3.推進發展光伏發電
       
      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支持“光伏+農業”等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光伏+”集中式電站。鼓勵利用開發區、商業樓宇、大型公共建筑屋頂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探索光伏建筑一體化示范。推動光伏發電與市政工程、交通、5G通信、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領域高效融合,優先支持“自發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發電。到2026年底,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50萬千瓦以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南陽供電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4.推進儲能項目建設
       
      有序建設抽水蓄能項目。推進內鄉青杠樹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工作,并在西峽縣、南召縣、桐柏縣等區域進行抽水蓄能電站謀劃,爭取進入河南省相關規劃。到2026年底,抽水蓄能及小水電裝機達到140萬千瓦以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南陽供電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積極推進新型儲能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領域儲能示范應用,促進儲能系統與新能源、電力系統協調優化運行。鼓勵新建集中式風電、光伏項目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儲能設施。在新能源資源較豐富、系統消納能力較差或電網調峰需求較為集中的地區,鼓勵建設獨立共享式新型儲能電站。積極落實儲能配套政策,完善儲能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支持儲能設施參與輔助服務市場和電力現貨市場。(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南陽供電公司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5.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
       
      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到2025年底,除應急車輛外,全市公交車、巡游出租車和城市建成區的載貨汽車(含渣土運輸車、水泥罐車、物流車)、郵政用車、市政環衛用車、網約出租車基本實現新能源化,國有企業原則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貨車運輸,場區內全部使用新能源或國三排放標準以上非道路移動機械作業。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貨運車輛電氣化清潔化改造。加快充電樁建設及換電模式創新,構建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絡體系。(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郵政管理局、機關事務中心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減污降碳協同管理能力建設
       
      16.持續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核查
       
      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組織年排放2.6萬噸及以上當量二氧化碳(或年消耗1萬噸標煤)的電力、化工、鋼鐵、水泥企業,在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報告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情況,開展企業碳排放數據現場核查,摸清企業碳排放底數,實施動態管理,科學組織引導企業進行碳減排技術改造、實施減碳項目,持續降低企業碳排放強度。(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統計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7.健全完善碳排放管理平臺
       
      充分發揮排污許可制在碳排放管理中的載體與平臺作用。在全國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推動建設項目環評申報和審批、排污許可證管理與電力、化工、鋼鐵、水泥、造紙等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送集成統一,動態更新和跟蹤掌握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交易狀況,實現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統一采集、相互補充、交叉校核,為污染物與碳排放的監測、核查、執法提供數據支撐和管理工具。協同考慮溫室氣體與污染物排放,完善排污許可管理行業范圍和分類管理要求。(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8.健全完善環境統計體系
       
      協同開展溫室氣體排放調查,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報表制度。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與含氟氣體生產、使用等專項統計調查。研究將應對氣候變化有關管理指標作為生態環境管理統計調查內容。推動建立常態化的應對氣候變化基礎數據獲取渠道和部門會商機制,加強與能源消費統計工作的協調,提高數據時效性,加強高耗能、高排放項目信息共享。(市生態環境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統計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19.開展溫室氣體監測試點
       
      按要求開展溫室氣體監測,逐步納入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統籌實施。積極探索通過衛星遙感等手段,監測土地利用類型、分布與變化情況和土地覆蓋(植被)類型與分布,支撐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局、林業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20.探索實施碳排放影響評價
       
      把碳排放評價作為“兩高”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內容。在環評文件中設置碳排放評價專章,開展碳核算,落實區域和行業達峰行動方案、清潔能源替代、清潔運輸、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等政策要求,推動實現碳排放作為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的約束指標,建立碳排放源頭控制機制。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初步建立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重大經濟、技術政策生態環境影響論證工作機制,在先進制造業開發區規劃環評中深入開展碳排放影響評價試點。(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專班,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等市直各有關單位要按照分工協調推進。各縣(市、區)要建立相應工作專班,負責本地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直各有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財政金融政策支持
       
      建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項目庫,統籌安排各級財政政策資金支持減污降碳協同創新重點項目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加大對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各級財政要加大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支持力度,保障推進試點工作經費和業務經費需要。制定完善財政、金融獎勵措施,引導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市財政局、人行南陽市分行牽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農業農村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監督考核
       
      創新減污降碳協同管理機制。建立市級層面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一體落實、一體考核的工作機制,相關部門分工負責、協調聯動,探索形成減污降碳深度融合管理機制。建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任務跟蹤調度評價機制,將試點任務落實情況納入縣(市、區)高質量發展考核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體系。(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直各有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和環境日等節點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宣傳,廣泛普及減污降碳協同理念,及時總結宣傳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過程各領域取得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努力在全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工作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市直各有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1.南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任務分工表.docx
       
                       2.南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項目清單.docx
       
      南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任務分工表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序號 重點任務 具體措施 責任單位 完成
      時限
      (一)建立農業領域減污降碳協同創新模式
      1 探索綠色低碳養殖模式,探索形成“養殖—沼肥—綠色農業”為一體的“牧原綠色低碳模式”,到2024年底,牧原股份預計實現碳減排量330萬噸,到2026年底,牧原股份單頭豬碳排放強度相較于2023年降低5%以上,NH3、CH4等養殖廢氣排放量同比下降 開展豬肉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機理研究,核算整個產業鏈的溫室氣體排放,建設研發基地和數字化種養循環示范區,探索“豬養田,田養豬”的種養循環,構建大型規模化養殖場畜禽糞肥利用模式。 市生態環境局、農業農村局 2026年底
      探索大型規?;B殖場污染物處置與溫室氣體排放協同控制的技術路徑和管理模式,采取推廣低蛋白日糧、無供熱豬舍、利用廠房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設施、探索沼氣綜合利用、推廣養殖廢氣凈化技術、推廣種養循環等措施,實現大型規?;B殖場全鏈條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市生態環境局 2026年底
      2 推進農村地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周期內,建設一批畜禽糞污收儲中心、探索一批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模式,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6.1% 加強規模以下養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能力建設,持續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鼓勵建設畜禽廢棄物集中處理中心,開展畜禽廢棄物集中收集、處理和綜合利用。在全市范圍內推廣規模以下養殖戶畜禽污染防治的“內鄉模式”,做到畜禽糞污“產量清、去向明、全利用”。 市農業農村局 2026年底
      3 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置和生活污水治理。試點周期內,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以上 落實農村生活垃圾“戶投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運行模式,統籌縣、鄉、村三級設施和服務,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基本覆蓋行政村。積極推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與環衛清運網絡合作融合,積極探索農村建筑垃圾等就地就近消納方式。合理采取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統一處理、聯村聯戶集中處理、單戶分散處理等模式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充分考慮村莊人口規模、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積極探索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方式,實現生活污水治理、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城市管理局、生態環境局 持續推進
      4 推進農村能源消費結構調整,進行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建設 以資源能源化、供給多樣化、生產清潔化、消費綠色化為方向,推進唐河縣國家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加快構建多能互補、城鄉統籌的農村能源生產消費新模式,建立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機制。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025年底
      (二)協同推進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
      5 推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建設 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片區),擬修復廢棄礦山(礦點)750個,修復總面積1415.57公頃。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025年底
      6 推進國土綠化,試點周期內,全市完成營造林260萬畝 實施山區生態林、農田防護林、生態廊道、鄉村綠化美化、封山育林、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等七項任務,以重點項目為抓手,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打造國家儲備林項目精品工程,強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陽片區)生態涵養林建設。 市林業局 2025年底
      以丹江口水庫核心水源地為中心,由內向外,梯度推進,實施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復、封山育林等任務,完成南陽地區石漠化土地全面治理,改善巖溶地區生態環境,保障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水質安全。 市林業局 2025年底
      7 提升鞏固碳匯能力 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不斷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 持續推進
      積極穩妥推進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和碳匯產業工程,參照國家相關標準,結合林權改革,嘗試森林、草地和濕地確權登記和林業碳匯摸底盤查相結合,推進森林碳匯計量監測體系建設,全面掌握全市森林碳匯現狀、變化、分布和潛力評估,開展碳匯計量監測研究及評價試點建設。 市林業局、生態環境局 持續推進
      完善濕地保護治理體系,加快河湖水庫周邊觀光林帶、生態濕地建設,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長效機制,全面推行“林長制”,穩定并增強濕地固碳能力。 市林業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 持續推進
      (三)協同推進工業領域減污降碳
      8 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 支持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通過產能置換、裝備大型化改造、重組整合,引導鋼鐵、煤化工、水泥、耐火材料等行業實施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局 持續推進
      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加快退出低端低效產能,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及相關產業政策,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動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產業布局調整,實施城市建成區高污染企業退城入園和敏感區域、水污染嚴重地區高污染企業優化布局,利用綜合標準,依法依規制定方案,推動落后產能退出。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 持續推進
      9 推進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和節能降耗 新建、改擴建(含搬遷)鋼鐵、水泥項目要達到超低排放水平。 市生態環境局 持續推進
      加快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主要耗能設備和工藝流程的節能改造,推廣高效節能電機、節能監測設備等節能產品、設備、技術,大力推進工業余熱余壓等節能利用方式。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持續推進
      采取原料替代、過程削減、清潔能源替代、更換高效治理工藝和末端處理等措施,減少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深挖節能降碳潛力,實現減污降碳協同。 市生態環境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持續推進
      9 推進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和節能降耗 2024年底前,水泥企業基本完成有組織和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2025年9月底前,鋼鐵、水泥企業力爭完成清潔運輸超低排放改造。 市生態環境局 2025年底
      到2026年,水泥行業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比例超過30%。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6年底
      10 深化煤電等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 大力推廣應用電廠供熱改造等先進技術裝備,對供熱半徑內有供熱需求的現役火電機組,有效提高電廠機組綜合利用效率,持續推進統調燃煤發電企業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等“三改聯動”工作。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局 持續推進
      11 推進重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持續推進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加快提升工業企業污染治理水平。 市生態環境局 持續推進
      推進鋼鐵、水泥、化工、食品加工等重點行業實施綠色化改造。支持開展綠色制造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探索產品設計、生產工藝、產品分銷以及回收處置利用全產業鏈綠色化,促進工業領域源頭減排、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綜合利用全流程綠色發展。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持續推進
      推行綠色制造,支持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大力推動綠色產品開發及應用,推廣先進、適用的綠色生產技術和裝備,推進企業開展節能低碳產品認證,培育一批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持續推進
      (四)大力推進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12 推進風電資源規模化開發,到2026年,風電裝機達到260萬千瓦以上 有序推動風能資源開發,助力千萬千瓦電源基地建設。依托南召縣、方城縣、唐河縣、社旗縣、桐柏縣等區域優質風電資源,規劃建設一批高質量風電基地項目。因地制宜開發建設分散式風電項目。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南陽供電公司 持續推進
      13 推進發展光伏發電,到2026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50萬千瓦以上 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支持“光伏+農業”等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光伏+”集中式電站。鼓勵利用開發區、商業樓宇、大型公共建筑屋頂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探索光伏建筑一體化示范。推動光伏發電與市政工程、交通、5G通信、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領域高效融合,優先支持“自發自用”型分布式光伏發電。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農業農村局、南陽供電公司 持續推進
      14 推進儲能項目建設 推進內鄉青杠樹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工作,并在西峽縣、南召縣、桐柏縣等區域進行抽水蓄能電站謀劃,爭取進入河南省相關規劃。到2026年,抽水蓄能及小水電裝機達到140萬千瓦以上。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南陽供電公司 持續推進
      14 推進儲能項目建設 推進新型儲能項目建設。優先發展大容量、高效率、長時間儲能設施。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領域儲能示范應用,促進儲能系統與新能源、電力系統協調優化運行。鼓勵新建集中式風電、光伏項目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儲能設施。在新能源資源較豐富、系統消納能力較差或電網調峰需求較為集中的地區,鼓勵建設獨立共享式新型儲能電站。積極落實儲能配套政策,完善儲能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支持儲能設施參與輔助服務市場和電力現貨市場。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南陽供電公司 持續推進
      持續加快供熱管網建設,充分釋放熱電聯產、工業余熱等供熱能力,淘汰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散煤。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持續推進
      支持利用光伏、地熱、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滿足建筑供熱、制冷及生活熱水等用能需求。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持續推進
      加快推進種植業及農副產品加工行業重點企業燃煤設施清潔化能源替代,基本淘汰儲糧烘干設備、農產品加工等燃煤設施。 市農業農村局 持續推進
      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煤炭減量替代,推動鋼鐵、建材、化工、有色等行業減煤限煤,促進煤炭分質分級高效利用。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局 持續推進
      15 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 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到2025年底,除應急車輛外,全市公交車、巡游出租車和城市建成區的載貨汽車(含渣土運輸車、水泥罐車、物流車)、郵政用車、市政環衛用車、網約出租車基本實現新能源化,國有企業原則上全部使用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貨車運輸,場區內全部使用新能源或國三排放標準以上非道路移動機械作業。推動城市公共服務車輛、貨運車輛電氣化清潔化改造。加快充電樁建設及換電模式創新,構建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絡體系。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城市管理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郵政管理局、機關事務中心 2025年底
      (五)加強減污降碳協同管理能力建設
      16 持續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核查 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組織年排放2.6萬噸當量及以上二氧化碳(或年消耗1萬噸標煤)的電力、化工、鋼鐵、水泥企業,在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報告年度溫室氣體排放情況,開展企業碳排放數據現場核查,摸清企業碳排放底數。 市生態環境局、工業和信息化局、統計局 持續推進
      17 健全完善碳排放管理平臺 充分發揮排污許可制在碳排放管理中的載體與平臺作用。在全國環境信息管理平臺,推動建設項目環評申報和審批、排污許可證管理排污許可證管理與電力、化工、鋼鐵、水泥、造紙等重點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送集成統一溫室氣體排放報送集成統一,動態更新和跟蹤掌握污染物與溫室氣體排放、交易狀況,實現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統一采集、相互補充、交叉校核,為污染物與碳排放的監測、核查、執法提供數據支撐和管理工具。協同考慮溫室氣體與污染物排放,完善排污許可管理行業范圍和分類管理要求。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局 持續推進
      18 健全完善環境統計體系 協同開展溫室氣體排放調查,完善應對氣候變化統計報表制度。加強消耗臭氧層物質與含氟氣體生產、使用等專項統計調查。研究將應對氣候變化有關管理指標作為生態環境管理統計調查內容。推動建立常態化的應對氣候變化基礎數據獲取渠道和部門會商機制,加強與能源消費統計工作的協調,提高數據時效性,加強高耗能、高排放項目信息共享。 市生態環境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統計局 持續推進
      19 開展溫室氣體監測試點 按要求開展溫室氣體監測,并逐步納入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統籌實施。積極探索通過衛星遙感等手段,監測土地利用類型、分布與變化情況和土地覆蓋(植被)類型與分布,支撐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工作。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局、林業局 持續推進
      20 探索實施碳排放影響評價 把碳排放評價作為“兩高”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內容,在環評文件中設置碳排放評價專章,開展碳核算,落實區域和行業達峰行動方案、清潔能源替代、清潔運輸、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等政策要求,推動實現碳排放作為建設項目環評管理的約束指標,建立碳排放源頭控制機制。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初步建立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重大經濟、技術政策生態環境影響論證工作機制,在先進制造業開發區規劃環評中深入開展碳排放影響評價試點。 市生態環境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持續推進
      (六)保障措施
      21 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專班。市直各有關部門要承擔好協調推進、督促指導、服務保障等職能;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機構,負責本地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 市直各有關單位 2024年底
      22 加強財政金融政策支持 建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項目庫,統籌安排各級財政政策資金支持減污降碳協同創新重點項目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加大對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各級財政要加大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支持力度,保障推進試點工作經費和業務經費需要。制定完善財政、金融獎勵措施,引導企業加大資金投入。 市財政局、人行南陽市分行、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農業農村局 2026年底
      23 加強監督考核 創新減污降碳協同管理機制。建立市級層面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一體落實、一體考核的工作機制,相關部門分工負責、協調聯動,探索形成減污降碳深度融合管理機制。建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任務跟蹤調度評價機制,將試點任務落實情況納入縣(市、區)高質量發展考核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體系。 市直各有關單位 2026年底
      24 加強宣傳引導 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和環境日等節點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宣傳,廣泛普及減污降碳協同理念,及時總結宣傳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過程各領域取得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努力在全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工作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市直各有關單位 2026年底
       
       
       南陽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項目清單
      序號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主要建設內容和規模 責任單位 完成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時間
      1 農業領域規模化養殖綠色低碳模式 內鄉綠色種養循環示范區 土地租賃面積2.5萬畝,鋪設灌溉管網63km,配套建設泵站。 內鄉縣農業農村局、牧原股份 2026年
      2 農業領域規?;B殖綠色低碳模式 淅川綠色種養循環示范區 土地租賃面積1.7萬畝,管網鋪設45km,配套建設泵站。 淅川縣農業農村局、牧原股份 2026年
      3 農業領域規?;B殖綠色低碳模式 牧原股份合成生物項目 年產3萬噸低蛋白飼料。 河南牧元安糧合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2027年
      4 農業領域規模化養殖綠色低碳模式 牧原內鄉綜合體沼氣提純 年實現沼氣提純利用500萬m3,管道鋪設5km。 內鄉縣牧原現代農業綜合體有限公司 2024年
      5 農業領域規?;B殖綠色低碳模式 牧原股份豬舍氨氣減排設施建設/改造 除臭墻設備采購安裝。 牧原股份 2024年
      6 農業領域降碳項目 桐柏牧原1場7.2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利用牧原1場生長場場區屋頂及其附屬建筑屋頂建設7.2MW分布式光伏項目。主要采用高效晶硅組件,主要設備:逆變器、并網箱、匯流箱等,本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上網模式按“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利用太陽能資源,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 牧原股份 2024年
      7 農業領域降碳項目 臥龍區牧原場區43.67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利用牧原2場生長場場區屋頂及其附屬建筑屋頂建設43.67MW分布式光伏項目。主要采用高效晶硅組件,主要設備:逆變器、并網箱、匯流箱等,本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上網模式按“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利用太陽能資源,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 牧原股份 2025年
      8 農業領域降碳項目 內鄉牧原2場4.32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利用牧原2場生長場場區屋頂及其附屬建筑屋頂建設4.32MW分布式光伏項目。主要采用高效晶硅組件,主要設備:逆變器、并網箱、匯流箱等,本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上網模式按“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利用太陽能資源,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 牧原股份 2024年
      9 農業領域降碳項目 內鄉牧原29場3.6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利用牧原29場繁殖場場區屋頂及其附屬建筑屋頂建設3.60MW分布式光伏項目。主要采用高效晶硅組件,主要設備:逆變器、并網箱、匯流箱等,本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上網模式按“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利用太陽能資源,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 牧原股份 2024年
      10 農業領域降碳項目 牧原十五分場8.8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利用臥龍牧原十五分場繁殖場豬舍屋頂及其附屬建筑屋頂,建設8.8MW分布式光伏項目,主要采用富效晶硅組件,主要設備逆變器、并網箱、匯流箱等。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 牧原股份 2024年
      11 農業領域降碳項目 牧原九分場16.8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利用臥龍牧原九分場豬舍屋頂及其附屬建筑屋頂,建設16.8MW分布式光伏項目,主要采用富效晶硅組件,主要設備:逆變器、并網箱、匯流箱等,利用太陽能資源,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 牧原股份 2024年
      12 農業領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農村環境整治項目 農村生活污水管網改擴建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 王店鎮、瓦亭鎮、馬山口鎮、灌漲鎮、岞曲鎮、桃溪鎮政府 2024年
      13 農業領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農村環境整治項目 控源截污、河道生態治理工程、坑塘黑臭水體生態治理工程、污水處理能力提升。 少拜寺鎮政府 2024年
      14 農業領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方城段保護區劃內村莊生活污水治理(一期) 方城縣南水北調總干渠保護區內村莊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和黑臭水體治理。 南陽市生態環境局方城分局 2025年
      15 農業領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臥龍區段)保護區劃內村莊生活污水治理項目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臥龍區段)保護區內27個行政村(社區)生活污水治理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具體建設內容主要包含污水處理設施、污水管網、三級沉淀池、黑臭水體治理。 南陽市生態環境局臥龍分局 2025年
      16 農業領域唐河國家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 華潤電力唐河縣200MW光伏項目 建設光伏發電規模200兆瓦,升壓后送入唐河九龍250MW風電場升壓站,配套建設40MW/80MWh儲能設備,通過220kV線路全額上網。 華潤新能源(唐河)有限公司、唐河縣發展改革委 2025年
      17 農業領域唐河國家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 唐河縣中能建祁振200MW風儲一體化項目 建設風電規模200兆瓦,同期新建一座110kV升壓站,配備60MW/120MWh儲能。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華東分公司 2025年
      18 農業領域唐河國家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 新疆特變電工100MW/200MWh電化學儲能建設項目 建設獨立共享儲能電站100MW/200MWh。 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
      19 工業領域超低排放改造 南陽中聯臥龍水泥有限公司4500t/d水泥窯窯尾煙氣SCR脫硝深度治理項目 窯尾煙氣SCR脫硝深度治理。 南陽中聯臥龍水泥有限公司 2025年
      20 工業領域超低排放改造 方城縣宛北水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2#熟料水泥生產線SCR超低排放改造項目 SCR超低排放改造。 方城縣宛北水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25年
      21 工業領域超低排放改造 內鄉寶天曼水泥有限公司氮氧化物超低排放SCR治理技術改造項目 超低排放SCR治理技術改造。 內鄉寶天曼水泥有限公司 2025年
      22 工業領域超低排放改造 淅川中聯水泥有限公司4500t/d熟料生產線窯尾煙氣脫硝深度治理項目 窯尾煙氣脫硝深度治理。 淅川中聯水泥有限公司 2025年
      23 工業領域超低排放改造 唐河泰隆水泥有限公司氮氧化物超低排放SCR治理技術改造項目 超低排放SCR治理技術改造。 唐河泰隆水泥有限公司 2025年
      24 工業領域超低排放改造 鄧州中聯水泥有限公司4500t/d熟料生產線窯尾煙氣SCR脫硝深度治理項目 窯尾煙氣SCR脫硝深度治理。 鄧州中聯水泥有限公司 2025年
      25 工業領域節能降碳改造 蝸殼產品生產線升級改造項目 利用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設備,實現蝸殼產品生產線檢測和監控設備、工業物聯網技術、數字信息技術等深度融合迭代升級,克服傳統獨立的數控機床存在自動化程度低、連續操控性弱、成品率低不足的缺點,提高可靠性和生產效率,滿足多品種、小批量零件加工需求,實現系統節能。 西峽縣內燃機進排氣管有限責任公司 2024年
      26 工業領域節能降碳改造 西峽惟寬新能源一期1.8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利用西峽縣眾德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自有廠房屋頂面積1.7萬平方米,建設1.8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采用3273塊單晶硅太陽能光伏組件,通過支架、直流電纜、交流電纜、逆變器、并網柜等主要設備,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并接入電網。 西峽縣眾德汽車部件有限公司 2024年
      27 工業領域節能降碳改造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 石梯廠區滿足光伏電站建設要求的屋頂,辦公樓、各車間及餐廳房頂約2.5萬平方米安裝光伏組件,裝機容量為2.4兆瓦進行光伏發電。長期穩定地供應電能,減少對外部電網的依賴,從而降低電費成本,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 西峽飛龍特種鑄造有限公司 2024年
      28 工業領域節能降碳改造 河南中源化學二期5.99MW分布式光伏項目 利用廠區閑置地面和閑置屋頂建設5.99MW分布式光伏項目,包括光伏發電系統以及相應的配套的并網設施。光伏組件選用550Wp單晶硅電池組件,接入方式擬采用6kV單點接入用戶開關站,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 河南中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
      29 工業領域節能降碳改造 桐柏海晶有限責任公司4MW分散式光伏項目 利用廠區閑置地面和閑置屋頂建設2臺2.0MW分散式光伏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MW,接入廠區變電站母線側。利用太陽能資源,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 桐柏海晶有限責任公司 2024年
      30 工業領域能力建設管理平臺 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項目 建設能源數據采集系統,實現實時采集企業能源的消耗,并建立數字化的能碳數據綜合管理系統,實現碳排放的監控、碳核算、碳排放分析,可與產量數據之間關聯分析,做好節能診斷。 河南福森藥業有限公司 2024年
      31 工業領域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 南陽中聯水泥有限公司6000t/d熟料線燃料替代項目 項目擬利用南陽區域內豐富的生物質替代燃料(樹皮等木材類、花生殼、菌棒、玉米秸稈、小麥秸稈等)和工業固廢替代燃料(廢紡、汽車拆解類、廢舊輪胎等)等作為燃料。依托6000t/d熟料回轉窯爐建設替代燃料(生物質、RDF燃料等替代化石燃料)生產線和配套物料儲存及輸送設施、入窯計量喂料設施以及與之相配套的電氣、給排水、暖通等輔助設施,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實現日處理能力達到168t/d,替代燃料年利用規模3.36萬噸,相當于節約燃煤2.4萬噸,折合標煤1.9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87萬噸。 南陽中聯水泥有限公司 2024年
      32 工業領域煤電行業節能降碳改造 南陽電廠二期高效煤電機組建設 建設2臺100萬高效燃煤機組及其附屬設施。 南陽電廠 2026年
      33 工業領域煤電行業節能降碳改造 鴨河口電廠煤電機組實施靈活性改造 主要對鍋爐原煤倉、油點火燃煤器及煤粉燃燒器進行改造。 鴨河口電廠 2024年
      34 能源領域風力發電 華能社旗100兆瓦風電項目 建設風電規模100兆瓦,擬安裝22臺單機容量4.55兆瓦型風力發電機組,配套新建一座110千伏升壓站。 華能國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河南分公司
      2024年
      35 能源領域風力發電 中廣核鄧州夏集200MW(一期)風電場項目 建設風電規模100兆瓦,擬建設25臺單機容量4MW風力發電機,同期新建一座110kV升壓站,配備60MW/120MWh儲能。 中廣核南召
      縣新能源有
      限公司鄧州
      分公司
      2025年
      36 能源領域光伏發電 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打捆) 全市新增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30萬千瓦。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6年
      37 能源領域儲能 中廣核鄧州獨立共享儲能項目(100MW/200MWh) 建設獨立共享儲能電站100MW/200MWh。 中廣核南召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縣新能源有
      限公司鄧州
      分公司
      2025年
      38 能源領域抽水蓄能 內鄉青杠樹抽水蓄能項目 建設6臺25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及其附屬系統。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4年爭取納入國家抽水蓄能2023—2028規劃調整項目,項目周期6年,確保“十四五”期間至少開工建設一座抽水蓄能電站
      39 能源領域減污降碳 中心城區產業循環園項目 建設垃圾焚燒發電飛灰填埋場、10萬噸/年污泥干化處理項目、200噸/天廢塑料資源化利用項目。 市城市管理局 2025年
      40 生態保護修復 石漠化治理項目 利用三年時間,完成南陽市石漠化土地100.95萬畝全面治理,采取人工修復措施完成治理90.97萬畝,采取自然恢復為主,保持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面積9.98萬畝。人工修復措施中,人工造林30.88萬畝,退化林修復35.43萬畝,封山育林45.24萬畝(包括人工造林后實施封山育林20.58萬畝),累計實施111.55萬畝。 市林業局 2024年
      41 生態保護修復 鄂西北山地和丹江口庫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生態綜合治理項目 計劃實施人工造林2萬畝,退化林修復40萬畝,人工種草9萬畝。 市林業局 2025年
      42 生態保護修復 秦嶺東段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項目 本項目建設總任務55.9萬畝,計劃實施人工造林5.6萬畝(內鄉縣5.1萬畝,西峽縣0.5萬畝),退化林修復43.4萬畝(內鄉縣21.5萬畝,西峽縣21.9萬畝),封山育林6.9萬畝(內鄉縣5.5萬畝,西峽縣1.4萬畝)。 市林業局 2025年
      43 生態保護修復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 推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南陽片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擬修復廢棄礦山(礦點)750個,修復總面積1415.57公頃。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2025年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2024055651號-1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台湾佬中文222vvv娱乐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