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創新驅動的綠色產業示范
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制定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金融功能支持政策,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三縣清潔生產促進政策和標準一體化。
(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節能降碳、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替代等領域的應用,打造一批元宇宙示范應用項目。提高綠色準入標準,強化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一批綠色科技創新
平臺、產業創新
平臺、城市科技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布局,開展科技應用場景沙盒試點工作。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以綠色化為導向建設集成電路高端制造基地。加大企業數字化車間改造支持力度。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綠色創新技術應用場景建設。
(九)著力提升產業綠色化發展水平。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格產業準入要求,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將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指標作為產業落地約束條件。加快發展綠色農業,打造全國種業科技產業集聚區。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打造無廢城市。建設有機垃圾綜合處理中心、再生資源分揀中心,新建或升級改造一批高標準垃圾收集轉運回收設施。建設綠色示范區域,著力構建行政辦公區綠色低碳能源體系,重點在文化旅游區、運河商務區等建設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域。
(十)強化綠色金融商務服務功能。推動北京
綠色交易所在承擔全國自愿減排等
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礎上,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
綠色交易所,支持開展各類綠色資產和環境(綠色)權益交易,在政策范圍內探索創新開發多種綠色金融產品。支持綠色金融機構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積極吸引更多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機構、綠色資產管理機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集聚。推動金融支持綠色科技發展。支持開展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優化利用國際國內綠色資本。
(十一)推進文化旅游商務融合發展。推進環球主題公園后續項目建設。將張家灣、臺湖、宋莊打造為以創意設計、綜合演藝、原創藝術品設計與交易為支撐的特色小鎮,加強張家灣古鎮保護與規劃建設。創建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國家5A級景區,加強運河京冀段旅游通航后續開發合作,推進運河文化資源跨區域共享。加快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劇院、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十二)加強綠色產業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制定一攬子
碳減排國際國內合作計劃,打造綠色交流新窗口。試點推動重點覆蓋北三縣和京津冀地區的清潔生產伙伴計劃。推動北京綠色絲路創新合作基地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依托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大力發展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綠色產品貿易。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