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十四五”電力系統靈活性關鍵舉措
面向“十四五”,為實現靈活性資源與新能源和傳統電源的協調發展,應“注重電源側挖潛,推動需求側破局,擴展電網側形式,同時結合電力市場建設進程,構建完善的市場交易和激勵機制”,具體來看,可采取以下措施:
優先挖掘存量靈活性資源潛力,加快推動火電靈活性改造、需求側響應、新能源合理棄電、通道靈活運行等見效快、成本低、影響范圍廣的措施。
一是提高火電靈活性改造盈利穩定性預期,因地制宜加快改造工作進展。針對目前火電企業缺乏改造積極性現狀,應增強政策公平性和長遠預期,按照“誰調峰、誰受益,誰改造、誰獲利”的原則,充分考慮不同區域、不同類別機組,以及改造投入、運營成本等綜合因素,建立健全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和激勵機制,探索通過財政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疏導改造成本、對靈活性改造機組給予額外發電小時數補償等,提高盈利穩定性預期。
二是構建精細化、市場化、專業化和智能化需求側資源利用體系。目前需求側資源調用方式以有序用電為主,多采用電話通知等傳統方式,“十四五”期間應結合泛在物聯網建設和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加快用戶側關鍵環節信息交互設備部署,有序開展用戶側資源的挖掘、開發、聚合、交易等業務,實現需求側資源自動化和智能化調用。根據需求側資源特性,有針對性地進行需求側資源分類改造,豐富完善適應用戶意愿的、精準的激勵機制,實現雙向柔性友好互動,注重創新商業模式。
三是探索新能源參與系統調節方式,樹立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理念。新能源尖峰電量出現概率低、持續時間短,全額消納需付出額外成本,降低系統整體經濟性。應綜合考慮不同系統特點及新能源消納的邊際成本和效益,以全社會電力供應總成本最低為目標構建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管控體系。
四是提高跨區輸電通道運行方式靈活性,打破省間交易壁壘,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省間和區域間調峰能力互濟??蛇M一步探索直流輸電通道多階梯運行、隨新能源波動等靈活運行方式,并同步建立跨省跨區調峰輔助服務交易機制,提高靈活性資源優化配置能力。
對增量靈活調節電源,應注重全局統籌規劃,實現規模、結構和布局的綜合優化,探索建立靈活性資源容量市場機制。
一是煤電方面,明確煤電在電力系統靈活性資源中的“壓艙石”定位,通過市場機制解決利用小時數逐步下降帶來的財務生存問題。“十四五”期間,煤電承擔調峰作用仍不可或缺,不宜輕言退出,為保障“十四五”電力平衡和調峰平衡,應積極探索建立容量市場等機制,有效助推煤電由電量主體向容量主體過渡。
二是水電方面,發揮龍頭水電作用、優化流域梯級水電聯合調度。龍頭水電調節能力強,但開發難度大,投資回報低,開發滯后,導致前期開發的下游水電站調節性能發揮不足,汛枯期發電量相差巨大。我國水庫大壩數量居世界第一,但水庫庫容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二,“十四五”應優先建設龍頭水庫電站,加快白鶴灘、雙江口、兩河口等重大水電項目建設,探索流域上下游梯級電站優化聯合調度模式和對龍頭水庫效益補償機制。
三是氣電方面,重視調峰氣電建設,減少新增熱電機組比例,完善調峰氣電價格激勵機制??紤]我國氣源緊張和高對外依存度特點,“十四五”氣電發展應定位為調峰電源,重點布局在氣價承受能力較高的東中部地區和在新能源快速發展的西北地區。針對調峰氣電低利用小時數特點,通過容量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保證氣電調峰的合理收益水平。
四是合理定位抽水蓄能和電化學儲能發展方向,將儲能納入電力與電網發展統籌規劃,推動協調發展。預計“十四五”期間,抽水蓄能造價、壽命和安全性等指標仍優于電化學儲能,大容量系統級儲能應優先發展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更適合分散式、小規模應用,在城市負荷中心、微網等場景有應用優勢。應統籌電網、抽水蓄能和電化學儲能發展,合理確定發展規模、設施布局、接入范圍和建設時序,納入電網發展規劃并滾動調整,引導抽水蓄能和電化學儲能合理布局、有序發展。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