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行業發展優勢是什么,產業如何轉移到中國?
01
光伏沿革——從歐洲到中國
光伏技術從 60 年代開始研發,經過 90 年代在航天光伏技術快速發展后逐步進入民用。2000 年西班牙、意大利等光照優勢的歐洲國家開始最先提出光伏新興產業,政府補貼大力推廣光伏。06-07 年全球光伏熱潮到達高峰,在 08 年金融危機后仍不降溫,直到 12 年歐債爆發,歐洲需求才進入低谷。13 年中國政府接棒歐洲補貼政策,在國內大力推進光伏電站建設,與其他新興市場一起,二次驅動全球成長。
中國的光伏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2 年以前兩頭在外,13 年后的自主可控,19 年后的引領全球。12 年以前光伏需求在外,技術在外,中國光伏產業集中在低附加值領域。13 年隨著需求端,國內光伏項目的大幅增加;以及制造端的突破,使得中國的光伏產業實現了自主可控,中國走出了多家龍頭公司,基本主導了全球光伏產業的生產與研發。19 年后中國企業開始向光伏技術中最后的高地進行進攻,集全球之智,實現對全球光伏產業從領先到領導的蛻變。
02
資源優勢——煤炭、土地、產業鏈
在光伏還未能夠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之前,未來的 10 年以上,其大規模的生產和制造還必須依賴化石能源。從本質上來看,中國光伏產業的成功,也是中國煤炭的對全球的清潔化輸出的成功。
光伏的發展需要土地、屋頂資源,中國幅員遼闊可以為光伏提供大量的土地,結合中西部煤炭資源豐富,當前光伏的大量產能集中于此。隨著光伏發電滲透率的提升,中國的中西部可能會是全球第一個開始用光伏造光伏的典范。
中國有光伏最全的產業鏈,從硅料到組件,中國已經占到全球光伏產能的 90%。除此之外,中國整個大工業的復雜產業鏈,使得較多品類的制造要素能夠以社會平攤成本的方式實現。因此中國光伏產業的低成本優勢很難被替代。
03
政策優勢——規劃能力
在中國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中國光伏的發展實現了國內需求和技術的突破,建立了當前的壁壘。而國家對“綠水青山”的關注,也讓
清潔能源的發展上升為一國之策。未來仍會有新政策出臺,我們預計
清潔能源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政策在未來將得到更為廣泛而深入的支持。
04
市場優勢——需求廣闊
中國的光伏發電占比不足 3%,即使在光伏發展 20 年的今天,中國的光伏發電仍然有巨大的空間。從當前全國 4.5% 的用電量增速來看,僅僅增量的需求就達 60-80GW。從存量的角度來看,未來將有 3000GW 級別的產能可以被替代。中國的光伏需求會是全球 1/5,仍然是光伏產業的重中之重。
05
后發優勢——低成本產能,海外專利失效
中國光伏產業的大發展是光伏制造的發展。中國光伏產業后發優勢的來源,一方面是產業轉移的必然結果,在產業發展初期,高能耗及勞動密集型轉移到了中國,本質上是依靠資源稟賦,這與很多產業轉移的背景類似。
另一方面,中國激烈的省際競爭導致的飽和式投入,這種競爭在流動性增加的貨幣環境里,在 12 年后 A 股的活躍程度下,新興產業得到了巨大的資金支持。在 12 年歐洲離場全球光伏產業最悲觀的時刻,也同時是光伏產業化的最黃金的時間,中國的光伏企業有幸獲得了最大的資金支持,最終獲得了今天的成績。
最后一方面,海外 80 年代的光伏專利,在 12 年開始有較多的光伏專利到期。而在 18 年市場近期爆炒的異質結(HIT)的電池專利到期,也引發了資本扎堆。中國把握了光伏從實驗室科學轉變為應用科學的機會。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