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我省
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
碳足跡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現將有關政策內容解讀如下。
一、編制背景及過程
碳足跡通常是指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的特定對象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特定對象包括產品、個人、家庭、機構或企業。石油、煤炭等含碳資源消耗越多,二氧化
碳排放量越大,碳足跡就越大;反之,碳足跡就小。
2024年5月22日,生態環境部等15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旨在加快建立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促進生產生活方式
綠色低碳轉型,增進碳足跡工作國際交流互信,助力“雙碳”目標實現。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確定的明年重點任務中提出:“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我省碳足跡工作已有一定基礎,2023年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商務廳印發實施了《山東省產品碳足跡評價工作方案(2023—2025年)》(魯環發〔2023〕8號),開展了碳足跡評價工作,為落實國家方案和
會議要求,進一步推動我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擬選取重點市、行業、企業開展多層次試點探索工作。
今年6月,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啟動了《通知》的編制工作,歷經調研座談、文本起草、征求意見、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送審報批等階段,近日,《通知》正式印發實施。
二、主要內容
內容主要分為5部分:一是開展碳足跡核算試點,結合我省重點出口行業和優勢產業,選取重點城市、行業、產品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選取鋼鐵、輪胎、紡織行業,依托行業協會、研究機構開展數據研究。二是建設省級碳足跡數據庫(集),與國家數據庫形成銜接和補充。鼓勵各類主體應用山東省產品碳足跡公共服務
平臺,自愿開展產品碳足跡核算。三是開展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和數據質量計量支撐保障體系試點,推進碳足跡標識認證體系建設,提升
碳計量服務能力和水平。四是應用場景試點探索。探索產品碳足跡相關要求納入政府采購需求標準,推進產品碳標識在消費品領域的應用等。五是探索開展區域貿易綠色化水平統計監測及評價,提升企業綠色貿易能力。
三、主要特點
《通知》主要有3個特點。一是統籌謀劃,急用先行。緊密結合我省產業特色、地區優勢,選擇工作基礎好、產業集中度高、產品優勢明顯、降碳潛力大的城市、行業、企業開展碳足跡核算。二是堅持企業自愿。該工作由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其他部門開展,組織行業協會、研究機構開展核算等工作,且涉及產品充分尊重企業意愿,在有需求企業中選取特色產品開展工作,數據是否公開遵從企業意見和相關規定。三是探索應用。通過碳足跡數據分析,找準產品生產高碳排放環節,為企業降碳提供支撐,探索碳足跡應用場景,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帶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