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碳排放總體強度較低,主要農產品碳排放呈下降趨勢
所謂的碳排放強度,就是指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作物生產過程中,關鍵排放環節是化肥生產和施用,占碳排放強度的79.7%~89.5%。近年來,我國糧食產量連續多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谷物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產生合理的基礎性、生產性碳排放。《報告》顯示,我國農業碳排放總體強度較低,單位農業GDP碳排放、人均碳排放及人均農業人口碳排放均遠低于美國。
從變化來看,2003年以后,我國進入了糧食安全和碳排放的脫鉤期,糧食產量快速增長,農業碳排放總量穩中有降,單位糧食產量的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我國大豆、馬鈴薯、甘蔗等單位農作物的碳排放強度也呈下降趨勢。報告分析,主要農產品碳排放呈下降趨勢,與近年來我國一系列穩定糧食生產政策措施和專項行動密切相關。特別是,每年投入1000億元左右的資金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既能提高節水灌溉等新技術采納率,又可以抑制碳排放強度,具有顯著的糧食增產與
碳減排協同作用。
近年來,我國已基本建立了農業農村綠色低碳轉型的戰略、政策體系。2015年,我國向聯合國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承諾推進農業低碳發展,同年頒布“一控兩減三基本”政策,提出農業節水、化肥農藥零增長、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措施;2017年印發《關于實施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的通知》;2022年,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提出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十大行動”,降低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提高農田土壤固碳能力,為全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貢獻。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