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種植、養殖為主的農業產業,在“
碳排放”的影響下,其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美國此前曾提出,中國應通過削減稻米的種植面積來降低全球的二氧化
碳排放。
最近,有關農村的“減排固態”政策,經過
專家們的積極倡導,已在農業、農業等領域正式實施。但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卻是減少水稻田的甲烷排放量,減少反芻家畜小腸中的甲烷排放量,也就是稻少放“氣”、牛少放“屁”的甲烷排放量。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環保的義務,因為我們不但要活下去,也要為子孫后代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然而,如果在農村地區“減排固碳”的力度太大,不但會影響到農民的收入,還會影響到糧食的安全。
稻少的“氣”和牛少放的“屁”,在鄉下是否合適呢?
根據美國的調查,我們所采用的間隔式浸水方式,在稻田中會造成大量的氧化亞氮排放,從而造成溫室效應。為此,應大力發展優質水稻品種,推行
綠色、高效的種植技術,使水稻“少放“氣””。
但這并非必然適用于鄉村,一方面,根據研究,我國稻米栽培已有近7000年的歷史,但其對溫室氣體的影響卻僅有43年,顯然,稻米栽培與溫室氣體沒有直接聯系。另外,由于國家提出了削減農業灌溉用水量,以保證工礦、城鎮綠化用水為重點,農戶對灌溉模式的適應能力不強。
同時,養殖行業的碳排放也是相當可觀的,例如一只母牛,一天就能排出500公升左右的沼氣,再加上我們國家龐大的養殖行業,自然也就成了“減排固碳”的重點。針對這一問題,本項目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包括:加強品種改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飼料收益、減少腸道甲烷排放等。
不過,這并不代表這就適用于農村,一方面,糞便被“肥料化”、“無害化”,農民會積極配合,而另一方面,他們卻無法阻止牲畜的放屁。而且雞、鴨、鵝還好,因為它們的飼養時間很短,如果是奶牛、驢子之類的飼養時間很長的動物,農民也承受不起。
總而言之,就是因為我們國家的稻米,早在溫室氣體產生之前就已經開始了,因此稻米不會被扣上“污染環境”的帽子,而且當我們打算減少農用水時,農戶也不會去做。同時,由于農戶對牛的放屁無可奈何,加之一些養殖品種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更替和改良,所以,“稻少放“氣”、牛少放“屁””的說法在我國并不完全適用。
除上述“稻米減氣”等舉措之外,《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還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舉措。
《方案》指出,要根據實際情況,大力發展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農村的
清潔能源供給水平。這意味著,“煤改氣”、“煤改電”還會繼續進行,但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煤改電”比“煤改氣”更安全,也更容易操作,到時候,村民們就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了。
此外,《方案》還明確指出,要加快淘汰和更新老式農業機械,大力發展綠色、高效、節能的新型農業機械。這意味著,農機具的升級,將會進入一個“爆發期”,不僅能拉動內需,還能讓農民用更低的
價格,買到自己想要的機械,這是一箭雙雕的好辦法。
在“減排固碳”的大背景下,農民又該如何應對?
一是對養殖大戶,建議對溫室氣體進行排查,特別是糞便的無害化處置,將成為重點。另外,在一些地方,還將進行糞便集中處理,如果他們的村莊也在其中,那么,他們也可以參加,以備不時之需。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