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市場還有大空間
以備受關注的制造業為例,綠色低碳轉型資金需求巨大。蘇州金融監管部門聯合發改委、工信局等部門,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全覆蓋金融產品,區域制造業綠色低碳改造投融資規模顯著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底,蘇州市制造業綠色貸款余額1627億元,同比增速129%,遠超綠色貸款整體增速。
蘇州還運用和落地
碳減排支持工具、“蘇碳融”支持政策,設立綠色再貼現專項額度并建立綠色企業名錄庫。在昆山金改區推出《綠色金融風險補償資金實施細則》,創設5000萬元“昆綠貸”風險資金池,緩釋金融機構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降碳和普惠農業的支持。首創綠色保險和綠色信貸聯動模式,綠色保險覆蓋企業近4000家,金融參與生態環境治理作用進一步顯現。
產品創新、市場化引導正在為綠色金融發展帶來活力,記者在人行蘇州中支了解到,除了“碳權貸”,目前“碳中和掛鉤貸”“排污權抵押貸”“碳中和債”“吳都租賃綠色ABS”“太陽能光伏發電企業險”“
CCUS項目貸”等一批全國或全省首單創新產品已經落地蘇州。其中,江蘇銀行蘇州分行創新落地全國首單ESG(環境、社會、治理)表現掛鉤貸款、全國首單再貸款支持掛鉤碳賬戶貸款、江蘇省首單補貼確權貸款、江蘇省首單生態環境導向開發(EOD)模式貸款。中國銀行蘇州分行成功承銷全省首單碳中和債、東吳證券成功承銷全國首單碳中和知識產權質押創新創業債券、江蘇省首單公開發行碳中和公司債券等。太平洋產險分公司開發的太浦河“水質無憂”保險,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聯合河長制再深化的創新舉措。
“相關‘
碳交易’的推進能夠促進控排企業做好碳排放管理,倒逼技術升級,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遠景目標。”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未來的業務發展方向上,碳資產還可能衍生出其他產品和服務,比如碳資產拆借、碳資產
托管、碳期權、
碳期貨等。碳金融市場有著非常大的暢想空間。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