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推動企業減排提速
市場化機制的核心在于以資源的優化配置為手段,推動企業積極踐行“雙碳”目標,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而碳交易市場則是這一核心機制的重要載體。
在此背景下,我國總結多年地方
碳市場先行先試的經驗,2021年7月份正式推出全國碳排放權市場,而后于2024年1月份重啟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二者各有側重、獨立運行,又互為補充,通過配額清繳抵消機制相互銜接,共同構成了我國多層次碳交易市場體系。
其中,基于碳排放強度控制目標的配額分配方法更是展現了碳市場機制的靈活性和適用性優勢,為全球碳市場機制創新貢獻了“中國方案”。
2024年7月份,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4)》顯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
履約周期(2021年度、2022年度)共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含其他行業自備電廠)2257家,年度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5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是目前全球覆蓋排放量最大的市場。
目前,隨著第三個履約周期的順利進行,我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呈現出交易規模逐步擴大,交易
價格穩中有升,交易范圍加速擴大的積極信號。
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官網數據,截至2024年9月20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4.77億噸,累計成交額280.13億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月均成交量達366.82萬噸,同比上漲174.90%。價格方面,2024年9月20日綜合價格收盤價為94.94元/噸,較開市首日收盤價上漲85.32%。交易范圍方面,生態環境部2024年9月份發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2024年作為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首個管控年度,2025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約工作。
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胡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國碳排放權市場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重要的平臺和工具。一方面,通過碳排放權交易,為
碳減排提供了經濟激勵,使得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更加注重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面,通過碳定價,使得碳排放具有成本,促使企業采取措施降低排放,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結構優化和能源消費的綠色轉型。
此外,作為我國多層次碳交易市場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重啟,更是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的一項制度創新。
據悉,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及信息平臺已于2024年9月份公示了首批26個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項目。
在宋向清看來,在市場化傳導模式和作用機制下,我國可以高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高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綠色化、低碳化發展,并形成長期有效的碳達峰、碳中和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有序推進機制。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