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仍是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的艱難一年。
據路透社的報道,今年以來歐洲多國批發電力市場出現了史無前例的負電價現象。其中,在德國的電力現貨市場,今年4月出現了50個小時的負電價時段,5月負電價時段增長到了78小時。而在瑞典,今年1月至5月總共出現了668小時的負電價時段,較2023年同比增長超200%。
負電價現象頻發,再加上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以及供應鏈出現的種種問題,可再生能源行業正面臨著嚴峻挑戰。
紛紛“退燒”
可再生能源行業困境之下,
碳中和“發燒友”們正在紛紛“退燒”。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近日,歐洲最大可再生能源生產商Statkraft正計劃進行產業調整,縮減在風能以及太陽能發電廠方面的計劃。
據了解,Statkraft準備把之前2026年開始每年安裝2.5-3GW的陸上風電、太陽能發電項目,削減為每年安裝2-2.5GW,并從2030年起每年安裝4GW。在海上風電方面,Statkraft已經將目標從原來的10GW下調至6-8GW。
除風電和太陽能之外,氫能同樣面臨發展困境。據悉,Statkraft已將2030年實現2GW的氫能目標下調至1-2GW,并將目標期限推遲至2035年。
與此同時,由于“市場的發展和結構化比一年前預想的要慢”,法國的Engie公司也已將其開發4GW氫能項目的目標從2030年推遲到2035年。
據媒體報道,近日能源巨頭英國石油(BP)也暫停了新的海上風電項目。
多位消息人士表示,這些舉措是新CEO奧金克洛斯(MurrayAuchincloss)決定的一部分,公司計劃放緩對大規模低碳項目(尤其是海上風電項目)的投資,內部預計這些項目在幾年內都不會產生現金。
據消息人士稱,BP已經將數十名負責探索可再生能源機會的人員分配給了現有的項目。BP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部門負責人Anja-IsabelDotzenrath也在今年四月辭職,兩名消息人士稱,接任的WilliamLin預計將更加關注天然氣業務。
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多年投資布局收益甚微,殼牌也對其風電業務做出了調整。
自2017年加入海上風電市場以來,殼牌每年在該領域持續虧損。在此背景之下,殼牌的現任首席執行官WaelSawan強調投資回報和利潤的重要性,并在去年推出了旨在減少30億美元支出的成本節約計劃。
近日,殼牌宣布計劃在其離岸風電業務部門進行裁員。據悉,裁員計劃是殼牌調整其可再生能源戰略的一部分,旨在優化運營效率并減少開支。
今年3月,殼牌放棄了2035年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WaelSawan將此歸咎于“能源轉型的形式和不同國家的發展速度”的不確定性。同時,殼牌還退出了韓國的海上風電項目,并出售了其在美國的部分可再生能源項目股權。
“退燒”現象并不僅僅出現在可再生能源領域。
今年4月,聯合利華宣布將取消減少塑料污染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旗艦目標。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海因-舒馬赫(HeinSchumacher)表示,在某些情況下,集團“根本沒有做好準備”。5月21日,聯合利華正式更新其碳行動過渡計劃(CTAP),以反映向短期措施的轉變,而不是設定不切實際的長期目標。
未來堪憂
在最近一次面向投資者的演講中,BP前首席執行官約翰·布朗勛爵敦促他們考慮伊索寓言中騎士在和平時期停止喂馬,結果在戰爭來臨時發現馬已瘸了的故事。
寓言中的士兵代表那些在氣候行動上退縮的公司,這些公司在氣候危機日益嚴重的情況下,為所有相關方帶來了更大的長期風險。
他表示:“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如果我們希望某樣東西能更長久地為我們服務,就需要不斷地照顧它?,F實是,我們在平衡公司行為與社會和地球的利益方面做得很差。然而,迫切需要這樣做的必要性并未減少。”
General Atlantic Beyond NetZero基金主席布朗也表示:今年,各行各業的企業領導人都承認,他們無法實現幾年前制定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過去一年里,由于經濟低迷、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未能實現減排目標,甚至直接選擇放棄。
今年3月,包括微軟、聯合利華和巴西肉類加工企業JBS在內的數百家公司被全球企業氣候目標標準制定者“科學目標倡議”(Science-BasedTargetsInitiative)從驗證程序中除名。監督機構發現,這些公司未能像幾年前承諾的那樣,制定出具備足夠意義的目標。
荷蘭資產管理公司Robeco的可持續投資研究主管瑞秋·惠特克(RachelWhittaker)表示,許多公司在設定目標時并沒有意識到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不僅是企業,許多政府也同樣難以實現氣候目標。
據路透社消息,今年4月蘇格蘭取消了到2030年將氣候破壞性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75%的目標,并將責任歸咎于英國中央政府,但表示仍打算實現2045年凈零排放目標。
6月3日,德國政府的氣候顧問們表示,德國很可能無法實現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這與今年3月德國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Habeck)“德國在2023年排放量下降10%之后,首次有望實現氣候目標”的預測大相徑庭。
在某些行業,技術受限被認為是阻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羅氏公司首席可持續發展官BarendvanBergen表示,以清潔方式為建筑物供暖和為生產流程供電對這家瑞士醫療保健集團來說仍然是一項“挑戰”。該公司的工程師和供應商正在探索生物質、沼氣和其他燃料的潛力。
清潔能源的供應是另一個問題。國際能源署今年警告稱,政策的不確定性、電網基礎設施的投資缺口以及獲得許可方面的障礙,正在破壞全球可再生能源能力的推廣。
美國金佰利公司(Kimberly-Clark)表示,“長期的電網延誤”正在減緩其向清潔能源的轉型。這可能使其到2030年僅靠可再生能源為英國生產設施供電的目標更加難以實現。
該公司被告知,直到2037年才有可能為其位于英格蘭西北部Barrow-in-Furness的工廠計劃中的太陽能項目并網發電。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